广东人在上海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34|回复: 16

【潮汕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4 14: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哪里是潮汕,毕竟这个概念对于许多外地人而言比较混淆。


  潮汕,偏隅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其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并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如1922年8月大台风,1969年的VIOLA大台风与1918年南澳大地震,这些大灾难给这片肥沃的热土留下无法抹平的伤疤。海洋文化多少培养了潮汕人敢于拼搏的精神。加上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4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00余万,人均可耕地不到三分田。故也培养了潮汕人精细耕作,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同时商业文化浓厚,潮汕商人(潮商)是古代三大商帮之一。本土文化独特,属于中华文明的一支亚文化。她是一块“十相留声”的神奇土地,更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粤东的大片土地在隋开皇十一年(591)以后为潮州府(郡)所管辖,传统上称这里为潮州地域;通常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而说潮汕话的人为潮汕人(这其中也包括少部分客家人)。


  潮汕人的定义不是一成不变,而应是一个历史地域文化不断演绎的称呼。狭义上的潮汕人指潮州、汕头、揭阳三地级市(包括代管市普宁)以及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汤坑镇、汤南镇、东留镇(04年并入留隍)等镇,有着相似潮汕文化背景的河洛民系,他们又自称潮州人,因为这几个地区大部分原属潮州府城管辖。这其中也包括境内为数不少的客家人,其中一些由于通婚各种因素已经河洛化,如丰顺溜隍镇,饶平三饶镇,潮阳谷饶镇、两英镇,惠来县前詹镇等镇的一些客家人就完全河洛化。这就是所谓“潮州人,客家祖”的一些现象。


  广义上的潮汕人包括汕尾海陆丰一带的河洛民系,或者可以理解为原潮州府与汕尾市的融合,语言民俗文化相似。而陆丰靠近惠来这一带的三甲甲子镇、甲东镇、甲西镇,以及碣石镇、博美镇、南塘镇、内湖镇等镇,更有着潮汕文化鲜明特色的善堂,英歌与功夫茶。至于碣石镇的玄武山佛祖更是潮汕人朝拜的圣地。当代分布各地的潮汕商会也可以见证出潮州商人与海陆丰商人的结合。另外在外特别是港澳不少海陆丰人也会认同为潮州人。


  不过由于海陆丰一带长期远离潮汕大本营,几乎一直属原惠州府管辖,难免认同感不足。另外以往途径324国道海陆丰路段的潮汕揭人所受到的不愉快经历,也不太认同海陆丰。一般而言陆丰人较为认同潮汕,潮普惠(潮阳普宁惠来)较为认同陆丰人。这就需要双方未来的共同努力与相互认同。毕竟不管他们是否愿意,大潮汕的概念已慢慢为外地人所感性接受。其实也开始出现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情形。


  若要给潮汕地区一个较明确的地理概括和定位,则得按以下标准来分,而居住在此地的人民我们便可称之为潮汕人(再者范围讲客家话的人基本上也会讲潮汕话,并过着潮汕人的风俗,也应归入潮汕人行列)


  潮汕,古称潮州,随着近代汕头市的兴起,汕与潮并荣,故习惯上称为潮汕(关于“潮汕”取代“潮州”,及该词的确切来历是这样的: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汕府属的滨海重镇,其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埠的铁路。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历史长河里的潮汕:潮州府
  


  1907年5月22日发生了丁未黄冈起义,这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职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把这片地域称为“潮汕”的说法便正式登上了官方文本。再后来,汕头市逐渐成长为粤东的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潮汕平原、潮汕人之类的说法也就习以为常了。不过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


  近30年来潮汕地区的行政区划改变很大,潮汕这一地理概念也变得很模糊,但按海内外潮汕人皆认同的说法,一般所指的5潮汕应为一府一城九邑和外围镇构成:


  一府:潮州府(即现今的湘桥区,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


  一城:汕头市(即现今的金平、龙湖、濠江三区,面积443平方公里,人口137万人)


  九邑


  潮阳(即今天的潮阳潮南两区,面积1266平方公里,人口270余万人)


  普宁(现今为中国人口最大县/市/区,面积1620平方公里,人口近230万人)


  揭阳(即今天的榕城区与揭东县,面积1032平方公里,人口近200万)


  潮安(原名海阳县,面积1232平方公里,人口122万人)


  澄海(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份,面积345.23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约2056人)


  饶平(面积167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


  惠来(面积1253平方公里,人口105万)


  揭西(面积1353平方公里,人口95万)


  南澳(广东唯一的海岛县,面积108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


  外围县镇: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汤坑镇、汤南镇、东留镇(04年并入留隍)等镇及汕尾陆丰市靠近惠来这一带的三甲:甲子镇、甲东镇、甲西镇,以及碣石镇、博美镇、南塘镇、内湖镇等镇。


  此外,潮汕的镇也比较出名,他们往往都因其固有的特色而名响于外,以下为所谓的潮汕名镇(30个):


  流沙【普宁】(当属潮汕第一镇,现为普宁市区主体,人口38万,其万商云集,为中国著名商品集散地,现分为流沙东、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四个街道办事处)


  棉城【潮阳】(今潮阳区政府驻地,在这里你可以感觉到潮阳人的务实人口,32万,现分为文光、棉北、棉南三个街道办事处)


  榕城【揭阳】(转化为今日揭阳市区名称,人口25万,读书人多,原镇区现分为中山、西马、榕华、新兴四个街道办事处)


  凤翔【澄海】(今澄海区政府驻地,中国玩具之都,人口16.6万,现分为凤翔、广益两街道办事处)


  庵埠【潮安】(今潮安县城,中国食品名称,人口12万)


  峡山【潮阳】(现已改称峡山街道办事处,为潮南区政府驻地,著名商埠,人口20万)


  洪阳【普宁】(普宁人亲切的称之为“老县城”,为粤东古镇,礼仪之邦,自古人才辈出!人口15万)


  黄冈【饶平】(饶平县城所在地,孙中山所领导的黄冈起义的爆发地,人口18万)


  靖海【惠来】(潮汕著名古镇、海港,古称象城,人口6.8万)


  棉湖【揭西】(潮汕著名商埠,人口11万)


  陈店【潮阳】(潮汕工商业重镇,人口10.4万)


  谷饶【潮阳】(号称中国性感之都,人口13.8万)


  两英【潮阳】(潮汕商埠、工业重镇,人口19万)


  里湖【普宁】(旧称鲤湖,历史名镇,凉果、蜜饯之都,人口10.8万)


  和平【潮阳】(潮汕古镇,工业强镇,人口16.4万)


  彩塘【潮安】(潮汕工业强镇,人口10.6万)


  枫溪【潮安】(中国瓷都,人口10.6万)


  渔湖【揭阳】(潮汕古镇,工业强镇,人口8万)


  曲溪【揭阳】(揭东县县城所在地,人口9万)


  燎原【普宁】(潮汕古镇,人口8万,著名侨乡,有旅外华侨20多万,为英歌、豆干发源地)


  池尾【普宁】(现为池尾街道办事处,是潮汕陆路中心,人口8万)


  海门【潮阳】(著名渔港,旅游胜地,人口11.6万)


  河婆【揭西】(揭西县城,人口13.3万)


  占陇【普宁】(潮汕工业重镇、著名侨乡,人口16.2万)


  惠城【惠来】(惠来县城,人口15万)


  葵潭【惠来】(潮汕西大门,交通枢纽,人口8.6万)


  隆江【惠来】(潮汕古镇,以特产小吃为著,人口12万)


  三饶【饶平】(原饶平县城,著名古镇、商品集散地,人口6万)


  汤坑【丰顺】(丰顺县城,农产品之都,人口14.2万)


  碣石【陆丰】(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人口18万,位于境内的玄武山为潮人朝圣之地)


  除了名镇,潮汕地区还有着全国罕见德名乡——人口上万甚至几万的乡落比比皆是,而这正是异性是为纽带连成的,以下为潮汕前25大姓氏及名乡:


  1、 陈,潮汕约154万人,全国5600~6000万人,排第5位;


  2、 林,潮汕约108万人,全国1400~1600万人,排第16位;


  3、 黄,潮汕约93万人,全国2600~2800万人,排第8位;


  4、 吴,潮汕约62万人,全国2500~2600万人,排第10位;


  5、 郑,潮汕约56万人,全国约950万人,排第23位;


  6、 李,潮汕约55万人,全国9200万~9600万人,排第2位;


  7、 张,潮汕约52万人,全国8600万~9000万人,排第3位;


  8、 王,潮汕约44万人,全国约9300~9700万人,排第1位;


  9、 杨,潮汕约42万人,全国4000~4400万人,排第6位;


  10、 蔡,潮汕约42万人,全国约600万人,排第44位;


  11、 刘,潮汕约41万人,全国6400~6800万人,排第4位;


  12、 许,潮汕约31万人,全国约700万人,排第35位;


  13、 谢,潮汕约27万人,全国约900万人,排第24位;


  14、 方,潮汕约23万人,全国约450万人,排第62位;


  15、 庄,潮汕约23万人,全国约100万人,排第138位;


  16、 郭,潮汕约19万人,全国约1400万人,排第18位;


  17、 周,潮汕约16万人,全国2500~2700万人,排第9位;


  18、 曾,潮汕约15万人,全国约650万人,排第38位;


  19、 洪,潮汕约14万人,全国约180万人,排第107位;


  20、 余,潮汕约14万人,全国约500万人,排第51位;


  21、 朱,潮汕约13万人,全国约1580万人,排第14位;


  22、 邱,潮汕约13万人,全国约350万人,排第77位;


  23、 马,潮汕约13万人,全国约1200万人,排第19位;


  24、 赖,潮汕约12万人,全国约250万人,排第98位;


  25、 萧,潮汕约11万人,全国约730万人,排第30位;


  较出名的大乡(以下所列各乡落人口>2万)有:


  潮州&潮安:东津(刘)、溪口(刘)、深田(丁)、秋溪(陈)...


  普宁: 洪阳(方)、大长陇(陈)、石桥头(杨)、果陇(庄)、泥沟(张)、桥柱(陈)、南阳(杨)、西社(黄)、郭厝寮(许)...


  惠来:周田(黄)、葵潭(黄)、京陇(胡)、资深(林)、惠城(方)...


  澄海:溪南(陈)、南洋(王)、新溪(谢),坝头(王)...


  潮阳:谷饶(张)、沙陇(郑)、仙门城(赵)、深溪(刘)、峡山(周)、溪尾(朱)...


  饶平:三饶(黄)、官田(钱)、上饶(詹)、高堂(吴)...


  揭阳:京岗(孙)、桂林(刘)、乔林(林)、高美(林)、华清(林)...


  顺带说明一下,中国有两个比较喜欢“流浪”的民系,一个是河洛民系,一个是客家民系。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一群容易把他乡作故乡,不像后者总是四处为客。虽然客家人会给人就是来自外地的感觉,但至少有客家人这个共同的名字做为纽带。而从闽南到潮汕,从雷州半岛到海南岛,从温州再到台湾,河洛民系只会以其所生活的地方名来称呼自己。所以他们相对于客家人要更容易丢失自己的语言而被同化,如原先生活在惠州一带的几万潮州渔民。他们大部分人中也不知道自己是属于河洛民系,甚至也不认为是什么河洛民系,直到近代才慢慢有感性认识。


  另外河洛民系还有一种内斗性,虽然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恶习,但民风相对剽悍的河洛民系内部可能情况较为严重。这或许也就是广州的中专院校常常出现同属河洛民系的学生相互之间械斗的原因吧。比如潮汕揭丰往往与海陆丰的学生联合起来与雷州一带的学生群殴,搞定对方后,他们双方可能也会出现分裂火拼。而在潮汕揭本地,他们关起门来又是斗得一塌糊涂。而在新加坡


  所以在广东不像白话人外人都模糊认为是广府人,客家人说客家话的也认为是客家人,可河洛人说河洛话的却要分为几个地域。潮汕有识人士应该是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才先慢慢争取整合大潮汕的河洛民系。

[编辑本段]
【东方犹太人】  他们中的潮商是中国传统的三大商帮,潮州会馆以及潮汕商会遍布海内外各地。他们是“东方犹太人”,他们四处漂泊善于经商。他们对此称呼也沾沾自喜,但缺乏了解这个词汇的历史来由。它不同温州人是借助媒体的宣传而戴上也不同于客家人自我标榜的精神慰藉。背后却是有一段让人发冷汗的类似西方反犹排犹的排华运动,在上世纪初泰国国王Maha Vajiravudh署名Asavabahu将境内的以潮汕人为主的华人对比犹太人,人数少,却吃苦耐劳善于经商,掌握着其经济命脉,只是这篇文章充满敌意,对以后持续一段时间的排华运动产生不少影响。虽然在本土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但东南亚地区的排华运动却是带着血与泪,如印尼的“排华运动”(华人以客家人为主),柬埔寨的“排华运动”,越南的“排华运动”。台湾著名歌手侯德健有一首歌叫《潮州人》,就记述了潮州人在越南的“排华运动”所遭受的苦难。


  往往潮汕人是以其商人本色为外人所认知。而惟利是图精明过头的商人,总归招人嫉妒痛恨,这也是历史上血迹斑斑的排犹运动的导火线,东南亚的“排华运动”也有相似的原因。大家都反犹,犹太人自己就更团结,对犹太的传统就更保守,更珍惜。所以,犹太正教(Orthodox Judaism)也是今日世界上最保守的宗教之一,他们有的保守到要搞多妻制的程度。在团结保守这些方面,潮汕人也显得非常的类似,这也是一些充满偏见的外人一直“诟病”他们的地方。


  而纵观网上的评论,特别是观察网易新闻的评论。只有稍微可能跟潮汕人有关的新闻(甚至有时仅仅是因为主人公有一套功夫茶具),你就可发现各类捕风捉影栽赃嫁祸非常难听抨击妖魔化潮汕人的言论。而另外一方面你却会意外发现几乎没有潮汕人对此进行反击,原因在于除了他们早就习惯各种无稽的是非排斥,还在于他们务实的性格特点(祥见后章)。


  早在1907年,广府名人国学保存会创办人之一的黄节在其出版的《广东乡土地理教科书》上,写出了“客家与福狫,非粤种,亦非汉种”的字眼,为此客家人与广府人打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笔墨官司,客家学也由此开始显端。而做为河洛民系之一的潮汕人对此蔑视言论根本就不屑一顾,你吹你的牛皮我继续赚我的钱,务实不务虚。


  
 综上所述,做为广东少数派的潮汕人很多时候由于背负着的是非要远远大于褒美,他们有成绩时人家看不到,但一旦他们做错了,就会被放大镜无限放大,所以相对而言潮汕人一般拼搏争气能干。但由于缺乏犹太人的宗教信仰,而单一的依靠其潮汕文化来维系。虽然事实上他们差点有了自己的宗教--德教,不过这个宗教现在只能在东南亚一带找寻到了。另外在现时语境汉文化大一统的背景下,以及本土潮汕经济相比低迷,也多少造成潮汕人或自大或自卑。自大者对比研究后认为潮汕文化更出色一点,而少数狭隘的自卑者却认为潮汕弊病多,让他们受到牵连,甚至不敢承认自身是潮汕人。


  也许正因为这样,以及隔邻表面越来越繁荣的客家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开始防止自己的族群被边缘化,不断投入资金人力进行潮学研究。虽然潮学在全国范围内是地域研究最出色的一门研究,但河洛民系的通病造成其研究者多少眼界不够开阔(虽然相对其他河洛民系较好一点),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他们也大多只极限于本土,不善统战。而在英文世界里,你很少看到关于潮汕的论述。如果河洛民系他们始终把眼界限于自己生活的地域,且不积极参政议政,在未来广东,做为少数派的他们必定吃大亏。


  总之东方犹太人这顶光环其实对于潮汕人而言是一种沉重也是一种鞭笞,这需要他们不断努力交出更好的试卷来化解未来可能遇到的悲情。

[编辑本段]
【性格特点】  要想了解潮汕人的性格特点,首先要知道他们所生长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背景。


  潮汕地区偏隅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福建的交界处,潮汕人自嘲为“省尾国脚”。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并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如1922年8月大台风,1969年的Viola大台风与1918年南澳大地震,这些大灾难给这片肥沃的热土留下无法抹平的伤疤。加上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有余,人均可耕地不到三分田。


  这些地理因素多少培养了他们拼搏精细迷信三个特点。毕竟天灾不断,地少人多,你不拼搏不精细耕作就没饭可以吃。故潮汕人有”种田如绣花“的说法,这也是解放后各地争相向潮汕老农学习耕作方法的缘由。他们的这种精细也外延到其文化性格,举例说明,如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潮汕牛肉丸其实本身来自客家,不过在善吃懂吃的潮汕人中,凭借其精巧的手艺,硬是把它们打造成自己的小食。至于在生与死的刹那,希望渺茫的时刻,信仰缺失的国人唯有求各路神仙保佑。而这也一直是一些潮汕知识分子为其解释的一个理由,他们认为在信仰缺失的国度里,在外人看来是属于迷信的事物,他们认为这仅仅是潮人的一种民间信仰民俗而已。这些民间信仰民俗一方面如宗教起着教化人为善的作用,最明显就是这地区的各类潮汕善堂;另一方面也传承了不少潮汕文化。比如在地方戏剧日益消亡的今天,潮剧却因为民间信仰习俗的需要,依旧蓬勃发展。当然他们也意识到其中的一些铺张浪费,也在试图求变。另外对于广府的“飘色”可以摆上宣传台面,而潮汕的“营老爷”却受到宣传打压,让他们感觉应该求变。毕竟潮汕知识分子在对比外国民俗如日本的抬神舆中,总觉得缺少包装缺少舞台色彩。


  而在宗法制度的熏陶下,在金钱本位的氛围下,或许我可以不负责任的说,他们更像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族群,他们也是一群随机应变小农意识的现实主义者,他们信奉的是自治。如最具特色的潮汕善堂,是他们带有民间信仰色彩的自治慈善机构。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他们甚至尝试用善堂模式发展教育医院等等,他们也把这些模式带到国外,如泰国新加坡就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另外提及一下,他们甚至尝试从风水的角度来治理乡村的环境污染。只是在国内现时语境下,种种的想法受到了限制。


  无政府主义表现在民众当中有时会体现出不信任政府,这也是他们以前很少从事政治活动的原因,而这就是他们区别于别的商帮,如徽商浙商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只要威胁到他们的切身生存,他们就奋起反抗。如明清闭关锁国中严厉的海禁,使靠海上贸易为生的潮州人无法营生,潮州大海盗就应运而生,不过潮汕本土知识分子多选择用“潮州武装海商集团”来形容。


  而在当前中国因为农村土地问题而造成的群体性事件中,广东省大部分是发生在潮汕地区。如何结合本地情况妥善处理这些内部矛盾,而不是标签似的简单粗暴处理,是政府人员需要细思的。


  无政府主义对于文人而言,他们更倾向于自娱自乐,在一片自己的小园地里,钻入故纸堆,怡然自得,有时表现的倒更像个隐士。他们不像其他文人,如客家广府文人那样乐意从仕喜欢随意评论。


  除了团结保守拼搏精细迷信这些共同性格外,事实上,潮汕人还以榕江为界限,南北分出两种不同性格的人群。


  
 榕江以北的潮汕人,如潮州汕头澄海饶平潮安揭阳丰顺。耕土文化的影响显著一些,他们的语言也相对细腻婉转,性格温文尔雅,但就相对性格保守,有时显得不够大气。但此地相对而言多出文人大学者,如潮汕人津津乐道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当代大学者陈平原,岭南名诗人曾习经,当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学家历史学家杜国庠,当代著名学者洪子诚,岭南词宗詹安泰,现代中国唯一真正的哲学家赵汀阳,散文大家秦牧,文妖哲学家张竞生,当代著名剧作家郭启宏,不羁才子蔡澜,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当代著名学者饶芃子,当代历史学家陈春声,当代语言学家林伦伦等等名家数不胜数。其他在本土一直默默耕耘保育潮汕文化的学者文人也是很多,如潮学界学者孙淑彦,潮剧界学者林淳钧等等。


  而榕江以南的潮汕人,如潮阳普宁惠来海陆丰,海洋文化的影响相对显著一些,故语言相对粗重,而随之性格也火暴,粗犷,讲究义气。粗犷豪迈的英歌广场舞蹈正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培育出来。而其中又以潮阳人为代表,再加上民风剽悍,他们不仅是香港所谓“潮州怒汉”的原型,当然这其中民风更为剽悍的海陆丰人也贡献了不少力量,如海陆丰人占多数的香港新义安。这种怒汉性格更多时候表现为不畏强权,敢于拼搏,另外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条。这种气魄易造就许多的悲情英雄,如抗日名将翁照垣,保钓英雄陈毓祥。他们也是外人所谓的“潮州大男人”的原型,不过这种大男人更多时候表现为对家庭的负责以致独断而带来悲情。脍炙人口的新加坡电视剧《潮州家族》就很好的反映了大男人小男人大女人小女人种种悲情的爱恨情仇。而此相对来说也多出巨贾大商人,如林百欣庄世平郑午楼钟廷森连瀛洲黄光裕马化腾周泽荣等等。以及科学巨匠,如仅潮阳一县市就有吴国雄陈运泰林尊琪郑儒永马大猷周国治郭予元周福霖、佘畯南、唐希灿范上达等等两院院士,以及刘遵义这样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林垂宙这样的外籍院士。


  当然这只是一种笼统的分析,像榕江以北也有李嘉诚谢慧如谢国民这样的巨贾大商人,而榕江以南也有郑正秋蔡楚生马思聪郭任远钟敬文这样的大导演大音乐家大学者。潮汕人杰地灵,有着其独特充满魅力的潮汕文化,而其光荣与梦想则需要各位潮人一同努力。

评分

参与人数 2游戏币 +150 收起 理由
lin + 100 我也是潮汕人..呵呵
在水之瑜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6-14 15: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5湖4海皆兄弟姐妹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18: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强大的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19: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D 于 2009-6-14 08:01 PM 编辑

广义上的潮汕人包括汕尾海陆丰一带的河洛民系,或者可以理解为原潮州府与汕尾市的融合,语言民俗文化相似。而陆丰靠近惠来这一带的三甲甲子镇、甲东镇、甲西镇,以及碣石镇、博美镇、南塘镇、内湖镇等镇,更有着潮汕文化鲜明特色的善堂,英歌与功夫茶。至于碣石镇的玄武山佛祖更是潮汕人朝拜的圣地。当代分布各地的潮汕商会也可以见证出潮州商人与海陆丰商人的结合。另外在外特别是港澳不少海陆丰人也会认同为潮州人。


  不过由于海陆丰一带长期远离潮汕大本营,几乎一直属原惠州府管辖,难免认同感不足。


呵。。。。不知道是潮汕排斥汕尾呢还是汕尾远离潮汕呢?

潮汕人从来就没承认汕尾是潮汕的,却在各方面文字上写汕尾远离潮汕!真可笑。。。

也因为舆论,近几年潮汕才慢慢把汕尾列入潮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20: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忆忆 于 2009-6-14 08:18 PM 编辑

 当然这只是一种笼统的分析,像榕江以北也有李嘉诚,谢慧如,谢国民这样的巨贾大商人,而榕江以南也有郑正秋,蔡楚生,马思聪,郭任远,钟敬文这样的大导演大音乐家大学者。潮汕人杰地灵,有着其独特充满魅力的潮汕文化,而其光荣与梦想则需要各位潮人一同努力。


        马思聪 陈炯明 澎湃 钟敬文都是海丰人,马思聪 陈炯明他们的家 和澎湃起义的红场,离我家就有5分钟,我家就在这三个地方的中间,他们是典型的海丰人,出名的还有澎湃的儿子--彭士禄(1925年11月18日-),中国广东省海丰县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彭湃之次子。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核动力科学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也是中国核电站的主要设计者领导者。现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
   
        钟敬文(19O3.3.20- 2002.1.10)广东海丰人。笔名静闻等。曾留学日本。先后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先生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倡导者。70年来他从事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从开始用一般文艺学观点研究民间文学,到受欧洲某学派影响进行类型比较法研究,最终自觉和较为系统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从事研究,钟敬文不断深化和拓宽着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领域,他首次提出要建设独立的中国民间文艺学,并论述了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专业对象、知识领域等民间文艺学的根本问题。




    马思聪  (1912—1987)  我要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马思聪
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1912年5月7日,马思聪作为马家的第五个儿子,出生在广东海丰县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里,小名艾。马思聪的父亲马育杭同广东的风云人物陈炯明是总角之交,后来当上了广东省的财政厅长,这才得以维持9个儿女的一大家的生活。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的戏剧之乡所独有的地方戏剧音乐深深地影响着童年的马思聪。1923年,11岁的马思聪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随大哥来到法国,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

    还有香港明星有很多也是海丰人

评分

参与人数 2游戏币 +100 收起 理由
白纸 + 50 很好很详细!
阿D + 50 还有很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20: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陆丰的方言其实是福佬话,潮汕的方言是潮汕话,
海陆丰的方言和台语相接近,相似程度达到80%,廈門、漳州、泉州更加和台语接近,
而潮汕话跟台语不一样,有台湾人在深圳,听不懂潮汕话,来到海丰,就容易听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20: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慧如,我经常去谢慧如投资的慧如公园,每天就去那里跑步,真是爽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20: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他投资的泰佛殿,好有泰国味道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2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忆忆 于 2009-6-14 08:45 PM 编辑

                      海丰名人录

         彭湃生於1896年,卒於1929年8月30日。廣東海豐人。1913年進海豐中學就讀。1917年在廣州廣府中學上學,同年入東京成城學校學習。1918年5月,因留學生集體罷課歸國。6月中旬重返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1921年5月畢業回國。10月任海豐縣教育局長。1922年5月被免職後,開始深入農村從事農民運動。

  1922年5月創辦《赤心週刊》,先後發表《誰應當出來提倡社會主義?》和《告農民的話》等文章。11月間,他請來一些農民到龍舌埔廣場,當眾將分家時分給自己份下的田契燒毀,並對佃農說:「以後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穀」。 1923年元旦,任海豐縣總農會會長。至3月底,農會會員達10萬多人,佔全縣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後海豐總農會改組為「惠州農民聯合會」,任會長。7月「 廣東省農會」成立,任執行委員長。

  1924年4月,彭湃由社會主義青年團轉為中共黨員,出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7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根據彭湃倡議,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彭湃任第一屆農講所主任。後任第五屆主任和二、三、四、六屆教員。8月,第二屆農講所200多名男文員改編為廣東農民自衛軍,即農團軍,彭任總指揮,這是廣東最早建立的農民武裝組織。9月,當選中共廣州地委委員,稍後當選為中共廣東區委委員。1925年2月下旬,參加東征,回到海豐。3月海豐農會恢復,並任委員長。4月建立中共海陸豐特別支部並任書記,創辦「海豐農民運動講習所」。5月,當選為廣東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0月下旬,被選為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執行委員,任省黨部農民部長。翌年5月,當選執委會常務委員。當時全省農會會員達64萬人,佔全國農會會員2/3,成為全國農運中心。他譔寫的《海豐農民運動報告》,被第六屆農講所長毛澤東選入《農民問題叢刊》。

  1927年3月,彭湃抵武漢,籌建中華全國農民協會,與毛澤東、方誌敏等被推舉為臨時執委會委員。4月,被選為中共「五大」大會主席團成員和中央委員。「八一」南昌起義後,被選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兼農工委員會委員。同月7日,當選為臨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1月上旬,兼任中共東江特委書記。12月中旬,廣州起義爆發,彭湃被推選為人民土地委員。

  1928年7月,彭湃缺席當選中共「六大」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候補委員。11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1929年2 月,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省委軍委書記。同年7月,被調回中央農委工作。8月24日,因叛徒出賣,彭湃等5人被國民黨特務和租界巡捕逮捕。8月30日在上海淞滬警備司令部內被秘密殺害。





       丘東平(1910~1941)軍事文學作家。1910年出生於海豐縣梅隴鎮馬福蘭村。陸安師範畢業。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彭湃的秘書。1928年秋流亡到香港,秘密成立「抗日同盟」,宣傳抗日救亡。之後又到上海,利用兄弟在19路軍翁旅任參謀長的機會說服19路軍抗日。後來又到香港,與人合辦《新亞細亞》月刊。1933年重回上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1934年到日本明治大學讀書,參加東京的「左聯」。1936年又到香港,與宣俠父合辦《民族戰線》。 「八·一三」事變後赴上海上抗日前線,參加葉挺部隊;後來任陳毅司令員的對外秘書、隨軍記者。1941年春,任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教導主任、蘇北文藝協會理事。抗日戰爭期間,他的創作熱情高漲,作品豐富,描寫了抗戰的壯闊情景,展示了民族革命戰爭的英雄風貌,在文藝舞臺上最早反映了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戰鬥精神。1941年,在指揮華中魯迅藝術學院分院師生突圍的戰鬥中犧牲,年僅31歲。為了紀念他,江蘇省建湖縣以他的名字命名東平村、東平鄉、東平中學、東平橋,他的故鄉海豐縣梅隴中學也辟有莊東平紀念室。生前他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如短篇小說集《長夏城之戰》、《沈鬱的梅冷城》,中篇小說《火災》,長篇小說《茅山下》等。

          鍾敬文生於1903年3月20日,卒於2002年1月10日。廣東海豐人。1922年畢業於陸安師範學校,1927年到中山大學任教,與顧頡剛等組織民俗學會,編輯《民間文藝》、《民俗》週刊及民俗叢書。1928年到浙江大學任教,編輯《民間月刊》、《民俗學集鐫》等。1934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院研究民間文藝和民俗,1936年回國。抗日戰爭開始後從事救亡工作。1949年5月,開始執教於北京師範大學,從事民間文學、民俗學研究和教學工作。鍾敬文是我國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的創始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領域辛勤耕耘80年。

  早在20世紀40年代,鍾敬文就提出了民間文藝學的理論,在1950年參與創辦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20世紀80年代,他提出了民俗學結構體系的學說,並於90年代提出了「建立中國民俗學派」等新學說,其代表作有《鍾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上、下)、《新的驛程》、《民間文藝學及其歷史》、《鍾敬文民俗學論集》等。鍾敬文從1953年開始正式招收研究生,他領導的學科成為我國第一批博士點,50年來,先後為我國培養了近百名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的專門人才。他由此被國內外學者譽為「中國民俗學之父」,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



       陳炯明生於1878年1月,卒於1933年9月。廣東海豐人。光緒二十四年中秀才。光緒三十二年就讀於廣東法政學堂,光緒三十四年以成績優等畢業。宣統元年被推選為廣東咨議局議員。
  武昌起義後,陳到東江組織民軍起義,11月19日廣東光復後,任廣東副都督,後為代理都督。1912年4月,任廣東總綏靖經畧,後任廣東護軍使。 1913年6月繼任廣東都督。7月18日宣佈廣東獨立討袁。後其屬下師長蘇慎初炮轟都督府,自立為臨時都督,陳逃往香港、新加坡。1915年12月,回到東江一帶,組織民軍起義,翌年在惠州附近成立廣東共和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袁死,黎洪元出任總統後,陳交出兵權,被授予「定威將軍」稱號。後到上海,參加孫中山發起的護法運動。11月21日朱慶瀾任陳為省長親軍司令。12月2日,孫中山任陳為「援閩」粵軍總司會,經10個月奮戰,打敗了福建督軍李厚基所部,佔領閩西南20多個縣。這時,陳炯明除整軍經武外,又致力「刷新政治」,創辦《閩星半週刊》、《閩星日刊》,提倡「新文化」,以響應「五四」運動後新思潮的傳播。

  1920年8月,奉孫中山之命回師廣東,10月28日攻剋廣州。孫中山任陳為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1921年4月,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陳反對孫中山任職,不參加就職典禮。孫任非常大總統後,任陳為陸軍部總長兼內務部總長,並說服陳加入國民黨。孫中山致力於北伐,打倒軍閥,統一全國,建立民主共和國。而陳則力主「保境息民」、「聯省自治」,鼓吹建立「聯省自治政府」。由於這些干係,便發展成為反對孫中山北伐、統一全中國的反革命聯盟。

  1922年3月,孫中山決定改道北伐,大本營遷粵。4月21日,孫中山下令免去陳的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及內務部總長三職,保留其陸軍部總長一職。陳炯明離廣州赴惠州。孫中山回到廣州,令北伐軍包括粵軍第一師均由三水經清遠開赴韶關一帶集中。6月13日,陳炯明密下對孫中山的總攻擊令。16日凌晨,圍攻孫中山的總統府和住處粵秀樓,以大炮進行轟擊。孫事先得到消息,登上永豐艦,率海軍討逆,並電令北伐軍回師靖亂。8月9 日,北伐軍回師失利,孫赴上海。翌年1月4日,孫中山通電討陳,組成東、西兩路軍,16日克廣州。陳通電下野,退居香港。1925年2月和10月,革命軍舉行第一次和第二次東征,徹底打垮陳炯明軍餘部,統一了廣東革命根據地。

  1925年10月10日,美洲致公黨改組為中國致公黨,推舉陳炯明為總理,唐繼堯為副總理。1933年9月22日,陳病逝於香港,翌年歸葬於惠州西湖。

       陳其尤(1892~1970.12)著名民主戰士。1892年出生於海豐縣城。在廣州博濟醫學堂讀書時就參加同盟會。廣州起義前夕,與同鄉陳潮等執行革命黨人秘密任務,隱藏在旗下街作策應,後來被選作陳炯明起義軍的先鋒督隊。1911年9月參與刺殺旗人鳳山將軍的行動。廣州獨立後,受到革命政府的嘉獎,被派到日本留學。回國之後受陳炯明重用,創辦過《閩重日報》。1931年加入致公黨,成為該黨重要領導人。抗日戰爭初期,作為蔣介石私人代表被派駐香港,後因揭露孔祥熙做軍火生意的黑幕,被囚禁於貴州息鋒集中營。1941年獲釋赴重慶,贊同中共抗日救亡的方針,並與黃鼎臣等人促成了美洲僑領司徒美堂為抗日做出貢獻。他接受中共領導,服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需要,改組了致公黨。1949年6月,以致公黨代表身份參加全國政協籌備會,擔負起草政府組織大綱的工作。9 月21日,作為致公黨首席代表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從1952年起他連任致公黨中央主席,以畢生的生命,為祖國統一富強,為促進華僑團結愛國做出了重大貢獻。1970年12月於北京逝世,終年78歲。

   
黃鼎臣(1901.8 .20~1995.1.7)1901年出生於海豐縣城。1921年留學日本東京醫科大學,1927年在東京加入中共組織。在日本行醫期間曾成立反日大同盟,後來被日本驅逐出境,回到上海。曾任反日大同盟上海分會主任,被囚禁在龍華警備司令部的監獄,1932年獲釋後與中共組織失去聯係。1946年與陳其尤等人在香港改組致公黨,並任該黨中央常委兼組訓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於1952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全國政協第一至四屆委員、第五屆常委,全國人大第一至三屆代表,曾任致公黨第七至八屆中央主席、第三屆全國僑聯副主席、全國政協華僑組組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防癆協會理事長等職。

     柯麟(1900~1991)革命年代中中國共產黨「特殊戰線」的功臣。1900年出生於海豐縣城。中學時期就參與彭湃組織的反對地方腐敗統治的鬥爭。 1920年就讀於廣東公醫大學,考取為公費生,是學校最早秘密入黨的進步青年和學校學潮的領導人。畢業後留在學校的附屬醫院當醫生,秘密從事地下革命工作,曾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工作,先後任軍醫、軍部醫務處主住、四軍後方醫院副院長。參加過廣州起義,曾化名為柯達生到上海開過醫院,秘密配合劉少奇開展地下活動。後來轉到香港,開辦「南華藥房」,聯絡和保護轉移革命人士,1935年遷入澳門,一直從事「特殊戰線」的工作,護送過葉挺回大陸抗戰。在醫藥事業上,他拼博進取,創辦了鏡湖醫院,譽滿華南。1951年,周恩來總理接他回國,任中山醫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致力於醫學教育事業。「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衝擊,「文化大革命」之後就任國家衛生部顧問。1991年秋逝世。

     
       馬思聰生於1913年,卒於1987年,廣東海豐人。1921年在廣州培正學校讀書。1923年去法國留學,同年考入法國南錫音樂院。1926年8月在巴黎音樂學院,師從法國著名提琴家奧別多菲爾。1928年考入法國最高音樂學府巴黎音樂院提琴班。1929年學成回國。 1931年第二次赴法,專攻作曲,師從作曲家畢能蓬學作曲,與冼星海同窗。1932年回國。與音樂家陳洪創辦私立廣州音樂院,任院長,兼教授小提琴、鋼琴等課程。1933年至1937年,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系講師,1937年受聘為中山大學教授。1945年任貴陽藝術館館長。次年任上海協會理事長。1947年任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主任,兼香港中華音樂院院長。1949年4月至北平,任華北文工團副團長和燕京大學教授。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常委、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並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和出席開國大典。

  1951年任中央音樂院院長,此後歷任第二、三屆全國文聯委員、中國音協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受到迫害,被迫於1967年1月離國,經香港到美國費城定居。

  1985年2月,有關部門對馬思聰冤案作出徹底平反,恢復名譽。1987年5月20日逝世於美國費城。

      馬思聰的藝術創作道路,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在各個歷史時期創作的作品,都反映時代精神,激發人們的愛國熱忱。在抗戰時期創作20多首抗戰歌曲,如《自由的號聲》(金帆詞)、《保衛華南》(歐陽山詞)、《東江流動歌劇團團歌》(林悠如詞)等。還創作了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牧歌》等一批民族風格濃鬱的作品。在「湘桂戰事」期間,創作有《西藏音詩》、《弦樂四重奏》、《雨後集》等作品。新中國建立後,創作有鋼琴曲《舞曲三首》、小提琴曲《春天舞曲》、《山歌》、《跳龍燈》、《跳元宵》等及交響組曲《山林之歌》、《第二交響曲》、《淮河大合唱》(金帆詞)和其它聲樂作品。1967年至1987年創作交響曲2 部、協奏曲3部、管弦樂組4部、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9部、大合唱6部、歌曲30餘首等。

     彭士祿 又名彭仕祿,彭湃的兒子。1925年出生於海豐縣城橋東社。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 3歲時母親蔡素屏犧牲,4歲時父親在上海龍華就義,後隨祖母周鳳逃亡香港、澳門。7歲時被七叔彭述帶往汕頭,交由地下黨組織把他託給支持革命的窮苦人家撫養。為避免敵人「斬草除根」,他輾轉一家又一家,不斷易姓改名,認百家父母、兄弟姐妹,喫百家飯菜,穿百家衣裳。為了求生存,他當過小乞丐、傭人、放牛郎、繡花工。1933年和1936年兩次被捕,後在祖母周鳳和黨組織營救下獲釋。1939年他參加東江縱隊當特務隊員。半年後,黨組織把他送回香港轉赴重慶,見到敬愛的周恩來。1940年底彭士祿到延安,先是讀書,後在延安中央醫院當護士。 1943年組織又讓他繼續念書,被評為模範學員。1945年「八一」參黨。讀書後即任化工技術員,1951年被派往蘇聯留學。學成回國後,曾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副總工程師、副院長、總設計師、六機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水利電力部副部長、總工程師、核工業部總工程師等職。彭士祿領導和參與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製工作獲得成功。

    陳洪(1907—2002)廣東海豐人,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翻譯家、作曲家,民主黨派人士(九三學社)。他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江蘇分會副主席、《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卷》編委、中國音樂教育學會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2-6屆江蘇省人大代表、第1-4屆南京市政協常委等職。為表彰他對中國音樂事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2001年5月,中國文聯和中國音樂家協會為其頒發了最高榮譽獎——金鐘獎終身榮譽勛章。

    陳洪是中國現代高等音樂教育的開拓者;是高師音樂教育的築路人;是學識淵博的理論家;是滿懷愛國激情的作曲家。

评分

参与人数 1游戏币 +50 收起 理由
在水之瑜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20: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忆忆 于 2009-6-14 08:49 PM 编辑

天呀,我今天才发现彭湃 丘東平  鍾敬文是我的师兄
彭湃 读海丰中学,我也是海丰中学
丘東平  鍾敬文读陆安师范,八成两老是前几届的学生,我是99最后一届的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本网站由上海海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手机版|Archiver|沪ICP备09046996号-6|广东人在上海

GMT+8, 2024-5-10 08:02 PM , Processed in 0.74083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