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在上海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嘉希

广东风云人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8: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冼夫人

冼夫人(522--601),原名冼珍。其籍贯地史学界颇有争议 ,只大致认为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高凉郡(今广东省阳江、电白、高州一带)人。岭南巾帼女杰。
  冼出生于统治部落有10余万户的越族首领世家 ,她喜习武事 ,足智多谋。早年辅佐家族首领处理事务时就力主民族和睦,因而颇受各少数民族部落的爱戴 。公元535年,她与高凉太守冯宝成婚。婚后,她襄助冯宝处置政务 ,倡导百越各民族的融合。550年,高要郡太守陈霸先率兵平定梁朝的内乱,冼夫人说服冯宝全力支持陈霸先,并亲自率千余将士奇袭阻击陈部的高州刺史李迁化而获胜。557年,冯宝病死,冼夫人承继夫业,她安抚各族,纠集百越,使岭南各州得以安宁。558年,她遣儿子冯仆率领各族族首入京晋谒已建立陈朝的皇帝陈霸先,请求新朝恢复对岭南的管辖权。冯仆被任命为阳春太守。569年十月,陈朝的广州刺使欧阳紇谋反 ,并扣押冯仆以要挟冼夫人。她坚定地表示:我不能仅为了救儿子而做出危害国家统一的事情 。冼以武力对抗叛军,并率军北上接应南下平叛的陈朝大军,从而平定了叛乱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局面。589年,陈朝被隋灭亡。其时,岭南诸州郡推冼夫人为领袖,号为圣母 ,保境安民。两年后,隋文帝叫人告知她已建立新王朝,嘱她率岭南各州归附朝廷 。冼夫人为了岭南的和平安定,遂派孙儿冯魏率军迎接隋朝官吏南下就任。冼夫人因而被隋文帝册封为宋康郡夫人。590年,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反隋,岭南局面混乱,冼夫人除派孙子冯蛊率军力战会同隋军主力攻灭王仲宣部外,尚亲披胄甲 ,率骑兵护卫朝廷使者巡抚各州,使岭南地区又恢复了安定。隋文帝又册封她为谯国夫人 ,授权调度六州兵马,遇事可先行处置。并赐予高级的荣誉。冼夫人身历梁陈隋三朝均受礼遇 ,她自己以此教育子孙说,我之所以受到优遇,是因为我只知道以忠孝来报效国家 ,希望后代都要走这一条路。其后,冼夫人又派人朝见皇帝,控告广州总管的贪虐暴行 ,旋奉派持诏书赴各州宣达皇帝旨意安抚黎民。她在宣抚途中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8: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家玉

张家玉,字玄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万历四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1616年1月31日)出生于东莞县城西北村头村(今东莞市万江区村头)一个贫穷家庭,家玉生性聪敏,精通经文,"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这一点对他日后影响很大。
  张家玉19岁考取秀才,为广州儒学生员。22岁乡试中举人后,其族兄张一凤任广西左江兵备参议,招他到官署中读书,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家玉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时年29。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三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家玉报名被执,四月,家玉上《陈情书》及《荐人才书》与李自成,《陈情书》请宾而不臣。《荐人才书》荐刘宗周、黄道周、史可程(史可法弟)、魏学濂等。自成召见,长揖不跪;许以官职,亦拒绝,于是被缚于五凤楼,七日不食,后获释。当李自成率兵抵抗吴三桂时,家玉乘隙奔回故乡。十二月,在南京成立的南明弘光政府以六等定从李自成诸臣罪,家玉罪在五等,逮问至东莞,拘至南京,为有力者辩解,乃得免。
  弘光元年(公元1645)五月,清兵攻破南京,弘光帝朱由崧被俘。张家玉走杭州,与黄道周、苏观生(亦东莞人)、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至福州。闰六月,朱聿键即帝位,改元隆武,家玉被授为翰林院侍讲,兼管理《起居注》,不久兼理吏、户、礼三科事。七月初一,隆武帝征江西,家玉请从军,隆武帝爱其文武兼备,命为任兵科给事中,监督御右营郑彩的永胜军,出杉关,又赐"正大光明"银印及数指令性的"堂帖",便宜行事。十月,清将金声桓围抚州,张家玉率军驰援。十一月,自十一日至十四日,先在许湾(今江西临川),后于千金坡,与清兵遭遇,家玉用埋伏诱敌之计,率众奋战,接连大败清军,十六日解抚州之围。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正月,家玉多次请郑彩乘胜出兵西进,郑彩畏缩,家玉请之再三,不得已,遣前锋,至硝石,清兵将至,郑彩竟尽撤其军,弃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入杉关。家玉与新城知县李翔招募乡兵防守。清兵至,家玉自带亲军、乡兵二百余人与清兵战于城南,在这场保卫福州门户的屏障--新城之战中,因众寡悬殊,家玉兵败、中箭、堕马、折臂昏迷,幸得司都林雄蒙被、冒箭冲入阵中,才把他救回。
  当时,隆武朝中,郑芝龙掌管兵权,芝龙与清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有同乡之谊,蓄意降清,竟然与洪承畴暗中相约:"(清兵)由旱路则撤杉关,由水路则撤水师。"郑彩畏敌如虎,家玉有感于郑氏的不可靠,遂自请募兵于潮惠,二月下旬,得到隆武帝钦准筹饷招兵,并为未来的新军赐名"武兴营",寓意光武中兴,委家玉为新军"监督总理"。三月,家玉至潮惠,即招降镇平(今广东蕉岭)赖其肖,得万人,又招降啸聚山林的黄元吉、黄如海,得万人;家玉在潮惠共招农民军十余万人,选取其中精壮万人分为五营。下当家玉整顿军容准备开赴前线时,抚州、福州相继陷于清兵之手,隆武帝被俘于汀州。刚刚建立起立的武兴营新军,因大势已去,士无固志,粮饷又缺,张家玉在失望之中,只好将武兴营解散。于八月返回家乡东莞,另谋起事。
  十一月,苏观生拥立朱聿□(钅粤)于广州,年号绍武,丁魁楚、瞿式耜拥立朱由榔于肇庆,年号永历。广东"百里之内,两君抗拒",二帝先而诋斥指责,继而兵戎相见,于是高峡、三水之间,无日不战。清将佟养甲、李成栋乘虚由潮惠以轻骑侵广州,十二月十四日,清兵破广州,杀朱聿□(钅粤)。清廷新任命的两广总督佟养甲,慕家玉之名,于是致书家玉,尽威逼利诱之能事,被严辞拒绝。佟养甲又纠合与家玉有交往的降清明臣及家玉同榜进士张元琳劝降,亦被家玉以:“玉惜此发也(当时清兵入关,便令人民按清制剃发),拔去一茎,即禅我以清朝天子,犹且不屑,拘拘官爵,岂足云乎?!”拒绝。他一方面积极组织义军,一方面派人与南海陈子壮、顺德陈邦彦两路义军联络。(三人后被合称为“广东三忠”)
  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正月,东莞知县余经国降清,清军入东莞,到处烧杀抢掠,引起东莞人民强烈反抗,中堂、道滘等水乡一带人民纷纷组织抗清。道滘的胜利鼓舞了张家玉,他立即派人到道滘联系,道滘首领叶如日派船迎家玉,尊为主帅。家玉精选骁勇精壮乡兵五千余人,加紧训练,申明约束,整顿军纪,誓师抗清。
  三月初四,家玉起兵道滘,得惠阳淡水农民武装首领李万荣加入。三月十四,家玉率义军约联博罗韩如琰义军攻入莞城,活捉清知县郑鋈,擒杀清典吏赵元鼎,同时任命原明朝的东莞儒学训导张珆为知县。布置停当后即还师道滘,为收复广州作准备。十七日,清广东提督李成栋率大军攻东莞县城,张家玉与之大战于万家租。由于仓促应战,且清军人多势众,家玉兵败,退回道滘。二十八日,清军攻道滘,大战三昼夜,义军虽斩杀清军千余人,但自军亦伤亡惨重,道滘遂陷。家玉败走新安西乡(今属深圳宝安),得到当地大豪绅陈文豹的支持,"诸山骁勇皆起应之",遂重整义军,接着攻克新安。四月初十,李成栋遣戚元弼及义子贾九率军攻西乡,为家玉所败。
  六月十七日,李成栋亲率大军陷新安,转而攻西乡。清军势大,张家玉且战且退,沿虎门(今东莞市虎门镇)、厚街(今东莞市厚街镇)退到企石铁岗(今东莞市企石镇),得“草泽之友”姚金、陈谷子、罗同天、刘龙、李启新等投效之众五千余人,力量得到补充,便挥军先陷博罗(今广东博罗),再克连平(今广东连平)、长宁(今广东新丰)、归善(今广东惠阳),后回师博罗。清军围博罗,家玉脱围至龙门(今广东龙门),又招募得四五万人,不久攻陷增城。
  七月,陈子壮在番禺;九月,陈邦彦在清远,先后为清兵击溃。十月,李成栋集结步骑大军扑向张家玉驻地增城,双方大战十日,家玉兵败,身中九箭,负重伤,不愿被俘,遂投野塘而死,年仅33岁。
  张家玉和众多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一样,具有至死不渝的爱国热忱及毁家纾难的高风亮节的共同特点。但家玉与他们不同之处,在于对待农民武装的开明态度。他自小受封建知识教育,决定了他不可能同意或参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但可贵的是,他不象一般亡明士大夫那样,对农民军深恶痛绝,甚至于把明亡之罪归于李自成,尽管他被李自成缚于五凤楼七日,但说到明朝的覆灭时,他说:“我明所用不得人,至有今日之祸。”明室之所以亡,乃是“首逆”的“卖国”,并没有大骂李自成。及后与顾之俊联名上疏,恳请隆武帝联合深明大义的李自成军余部高夫人、李锦等,立营“忠贞”。更有说服力的是,他起兵后,之所以能够蹶而复起,败而复合,都是得到农民武装力量的支持,这一点足见张家玉与一般的士大夫的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8: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遵宪

黄遵宪作为一代诗霸,响誉中外。对他的革命诗都有较深的研究,但是儿童诗歌方面呢?比较少。相信《月光光》:“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放个鲤鱼八尺长,长个拿来煮酒食,短个拿来取姑娘。”这个儿童诗所有客家人都耳熟能响。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就黄遵宪的儿童诗歌作为一个话题来研究呢?
  如下是我对黄遵宪的儿童诗歌所做的部分研究。
  黄遵宪是一位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活动家,同时又是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不仅写下了许多成人作品,还写下了许多儿童可诵可唱的歌谣。如他晚年的诗作《军歌二十四章》、《小学校学生相和歌十九章》、《幼稚园上学歌十章》等。
  黄遵宪这位鼓吹“我手写吾口”的爱国诗人,是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的中坚,也是学堂乐歌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前人对他的诗歌从爱国题材、语言特色等方面作了相当多的研究。但都没有把他的儿童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来研究,只是在研究他的诗歌主张或成人诗歌的艺术特色时才略有提到他的儿童诗歌,本文就其儿童诗歌进行探讨。 
  龚喜平先生认为:黄遵宪的儿童诗歌极具民间格调,具有平民色彩和普及效应。
  杨宗泽先生认为:黄遵宪的儿童诗歌既是其竭尽全力投入家乡的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诗化憧憬,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人格理想和教育理想。  
  本文从黄遵宪的诗歌主张与创作实践出发去研究其儿童诗歌的创作与特点,系统地论述了黄遵宪儿童诗歌的思想性、文学性、文化性以及功能性的内涵与特点。
  黄遵宪儿童诗歌的思想性主要是从爱国情愫,忧患意识;教化、劝学色彩;愉悦身心,团结向上的精神等三个角度去研究的。
  黄遵宪儿童诗歌的文学性主要结合他的文学主张及客家山歌的特色从民间格调;歌谣体的诗歌形式以及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等方面去研究的。
  黄遵宪儿童诗歌的文化性是以深厚的客家文化为着眼点去研究其儿童诗歌。主要从深厚的客家文化;不受拘束地抒发情怀和客家精神等方面去研究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8: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汝钧

周汝钧清咸丰八年(1858年)出生在广东番禺南岗乡(今广州江高镇南岗村),幼年天资颖悟,读书过目成诵。清光绪八年中举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登二甲进士,官至刑部主事。1895年,周汝钧在北京参与成立了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强学会,成员包括康有为、徐世昌、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强学会被清政府封禁后,周汝钧又于1897年前后与人合作创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失败后,通艺学堂被迫结束,其资产书册都移交给新筹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898年后,周汝钧在广东多个书院讲学并兼任广州学海堂学长,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1901年,周汝钧被番禺、南海和顺德三邑聘为旅美旧金山侨商会馆董事会主席。1902年,周汝钧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旧金山总领事,“深得侨民拥戴”。任满后由于他的出色表现,获清朝廷赏加四品衔。1906年,周汝钧因背部患疽终导致不治。在周汝钧故居,仍然保留着周汝钧童年时期读书用的木书桌、晚年使用过的大木床、木靠背椅等生活用具,以及赴美国时放置衣物的藤箱和当年放置官帽的铁匣等遗物。
   周汝钧算得上是清代南岗乡出的职位最大的“高官”,在南岗村至今遗留下来的40多套岭南古民居中,他的故居最为简朴,这座建于宋朝,并在1900年屋主任官期间重修过的周家祖屋,居然内墙结构还是由泥砖砌成,这与周汝钧四品官衔极不相称,周汝钧一生为官清廉,在他到旧金山任总领事期间,曾经受命调查当时驻檀香山领事杨西岩走私烟和拐卖人口的罪证。杨为了逃避罪责,曾用24万两白银想收买他,周汝钧拒受贿赂,并将案件追了个水落石出。还有他在刑部主事期间,曾到山海关调查一个贪官,并拒绝了贪官试图收买他的白银10万两。
   周汝钧作为一位粤籍知名历史人物,曾参与了近代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活动,也为近代中国的教育、外交作出了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8: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
    海战失利,朝廷震动。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也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
    邓世昌有三儿两女,长子邓浩鸿,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
    邓世昌是怎样牺牲的:说起中日甲午海战,我国民族英烈中当首推一代海军名将邓世昌。因其为国捐躯,被称为“邓壮节公”。他的名字和忠勇之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受到我国人民的影仰。
    但是后人对邓世昌殉难时的情景说法不一,现有搜集到的史料和民间传说叙述如下:一曰:在中日海战中,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管带(舰长)邓世昌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于十五时没入黄海,仅余7人。
    二曰:致远舰不幸鱼雷出中,锅炉迸裂,舰体下沉,全舰250名将士落海。随从刘忠投救生圈给他,不受,表示“阖舰俱尽,义不独生”。邓的爱犬游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胳膊,也被他推开。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发。最后邓世昌“望海浩叹,扼犬竟逝”,沉入海底。
    三日:邓世昌虽被救起,但他看到全舰官兵身葬大海,“义不独生”,复沉大海,壮烈牺牲。
    在龙须岛的居民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邓世昌落水后,随身爱犬衔住他的衣服,不让主人沉入海中。邓世昌看到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誓不一人独存,便把狗按入水中。自己也沉入海中。狗见主人溺水,不忍心让主人漂流海上,便拖着主人奋力向岸边游去。它终于把主人拖上了岸。邓世昌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海滩上,爱犬依然守在身边,回想起发生的一切,他“义不独生”,重又投入海中,爱犬见主人复投大海,亦随之。
    “邓壮节公”之死种种,尽管说法不一,但其英勇忠烈,世人共赞,万古流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9: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孚

杨孚,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人。汉议郎学者。   
  杨早年致力攻读经史,钻研颇深。公元77年 ,他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而获授为议郎 ,成为参与议政的皇帝近臣。杨以直言敢谏而著称 ,屡屡向皇帝提出自己对政事的意见。他极力主张以孝治天下 ,认为朝廷尊崇礼教应首先制定士民遇父母之丧均要守三年服丧的定制 。汉和帝采纳了杨孚的进言,下诏恢复旧礼制,命令“臣民均行三年通丧” ,从而导致以“孝治”为主要标识的封建礼教在君权的袒护下延续影响了千余年 。杨在参预政事之余,勤奋治学,写出了南海郡人第一部学术著作 -- 《南裔异物志》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 ,记叙了岭南陆产水产的种类与岭南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的第一手材料 。它的学术价值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家公论杨孚是广东最早著书立说的学者 。杨的品学颇为时人所推崇。晚年从京城河南退休返乡定居,其从洛阳移种宅前的松树遇天寒时竟然降有积雪, 因而士民均尊称他为 “南雪先生”,并将他的居地昵称为“河南”,至今仍沿作为广州市区南部的代称 。杨孚开创岭南文化的影响为历代后人所仰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9: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他的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亲李云经也受过很好的教育,以教书为职业。李嘉诚从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3岁就开始读唐诗,到小学毕业时,已经能读《红楼梦》、《老残游记》、《资治通鉴》了。  
  可是,李嘉诚3岁时,祖父就去世了,从此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父亲几次被迫丢下教鞭,到南洋去做生意,然而都没赚到钱,最后还是回到家乡来教书,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李嘉诚放学后,常常到码头边去捡煤屑。父亲生了病,也没有钱去医院,还要坚持工作,有时候一边批改学生的作业,一边大口大口地吐血,使小嘉诚深感心痛。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嘉诚一家人离家逃难,先后在汕头、惠阳、广州等地流浪,经常露宿车站。父母和小嘉诚都不得不到大街上卖香烟、糖果、针线挣点钱,忍饥挨饿过日子,最后一家人逃到香港避难。李云经积劳成疾,终于病倒在床。1943年,还不到40岁的李云经就离开了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从此失学了。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到处都是失业的人,李家寡母孤儿,就更难找到工作了。母亲设法批发一些塑料花去卖,每天只能赚到几角钱,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五口。李嘉诚是家中的长子,对母亲非常孝顺,他不能不帮助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负,所以到处找事情做。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答应收留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16岁的小嘉诚,从此踏进纷纭复杂的社会,开始了顽强拼搏的人生旅程。
  南方人起得早,睡得晚,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每天"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对一个未成年的少年来说,这实在是太难熬了。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的"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但是他想到母亲和弟妹,感到自己有责任为家庭分忧,就是再困难也得拼下去。有一次,因为太疲倦了,他一不小心把一壶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当时他很紧张,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可是那位客人反而为他开脱,不准老板开除他。这件事给李嘉诚的印象很深,几十年以后,当他成为香港有名的大富豪后,还感慨地说;"如果能找到那位客人,我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他还说:"这也是一次教训,谁叫自己不谨慎?父亲曾多次告诫我,要作男子汉,就要’失意不能灰心,得意不能忘形’。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第一是要能吃苦,第二是要会吃苦。"
  李嘉诚在茶楼里一泡两年。他对这段生活从来没后悔过。他说,茶楼是三教九流聚会的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都能看到听到。久而久之,就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他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也知道了该怎样与这样的人相处。他读书不多,但是学会了利用环境观察别人,这也算是社会心理学吧!这时练出的本领,对他生的事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贫困的生活使李嘉诚过早地成熟了。
  来往茶楼的客人里,最让李嘉诚羡慕的是实业家。他发奋向上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发誓也要做一个实业家。可是,像他这样没有后台、没有本钱的人,该怎样才能投身实业呢?李嘉诚17岁那年,大胆地迈出了新的一步。他找到一份为塑胶厂当推销员的工作,便辞掉了茶楼里的活。
  推销员,被很多人称作"成为富豪的必由之路",但也被认为是"天下最复杂的职业"!做推销员要有特殊的本领。首先是要能跑,这一点,李嘉诚不在乎,在茶楼里跑堂,他能连续12小时不落座,也不感到腰酸腿痛。为了节省路费,他上下班从不乘车,十来里路,总是走来走去;出外联系业务,一个上午,能在香港大街上打个来回!做推销员的另一件本事是脸皮厚,能磨会缠,使客户不得不买自己的商品。不过李嘉诚从不愿意死皮赖脸地缠人家,他总是事前想好几套方案,使人家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商品。有一次他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走了几家办公室都没有人要,他灵机一动,对办公室的人说,洒水器可能出了点问题,想借人家的水管试一下,于是乘机在办公室里表演起洒水来,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次就卖掉了十几个。有人认为,推销员一定要能说会道,李嘉诚却不以为然。他不喜欢高谈阔论,讲话也是不快不慢,没有那种所谓外交家的口才。但是他非常注意市场和消费者使用这类商品的情况,别人不需要或者已经有了的东西,你去推销当然是白费劲!当时他把香港划分成很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居民生活情况和市场情况都记下来,这样就知道什么产品该到什么地方去推销。短短一年以后,李嘉诚推销商品的数量超过了厂里那些老推销员。
  由于李嘉诚推销有术,别人做不成的生意他能做成,他所在的那家塑胶厂的效益也就越来越好。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发现竞争胜负的关键竟在这小小的推销员身上,便想花大代价把李嘉诚挖过去。李嘉诚的老板得到消息,惟恐李嘉诚真的成了别人手中的工具,于是抢先下手,把李嘉诚提拔为业务经理,并破例给了李嘉诚20%的红股。李嘉诚通过报刊了解国外市场的变化,通过茶馆和娱乐场所掌握本地的行情,心中有数,指挥有方,他手下的推销员都能根据他的指导完成任务。而李嘉诚也因此熟悉了塑胶行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且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交往,提高了管理能力。正如他自己所说,"吃透了这一方云雨"。
  3年以后,正当厂里准备重用李嘉诚的时候,他却坚决地辞职了。
  20岁的李嘉诚认为自己已看清了形势,做好了准备,他要放手大干一番了。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用自己几年来积蓄的7000港元,又向朋友借了些钱,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下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下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有人开玩笑说,这个厂只有这块招牌是新的,别的全是旧货!但是李嘉诚不这样想,他选择"长江"作厂名,是有深刻用意的。他说:"如果你不广泛吸纳细小的支流,就不能成为大河。一个干实业的人,就必须有广阔的胸襟与别人一起工作!"充分显示出一个实业家的眼界。厂子刚创办,缺乏资金,更缺乏人才,采购、设计、生产、推销,都得李嘉诚亲自过问。每天一大早,他出门去联系业务,这时他是采购员兼推销员;到他回厂后,厂里一天的生产才能开始,这时他是师傅、老板;晚上搞设计,以便工人们第二天能照图施工,他又成了工程师……那时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
  年轻的李嘉诚就像别的创业老板一样,希望事业发达,他急于扩大再生产,缺少资金,就向朋友去借。但是他也碰到了所有初涉市场的企业家惯常碰上的问题:产品出现积压,资金周转不灵。他没有阔亲戚、富朋友,人家借给他的钱,都是准备自己办事用的,所以一定要如期归还。可是李嘉诚借来的钱已经变成了产品,而产品还没能变成钱,他拿不出钱还人家,一度面临破产的危机。据说他有一天晚上围着工厂转了大半夜,几次向河边走去,但终于又走了回来。他没有自杀,第二天,他又找来一个经销商,希望这个人能支持他渡过难关。可是那个经销商边看边摇头,围着厂子转了一圈,在河边撒了一泡尿,走了。
  朋友们都劝李嘉诚,算了,干脆把厂子卖掉,还了债,自己到别人的厂里去做工。凭他的能力,一定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待遇不会差的。
  李嘉诚不愿意这样做。
  只有在困境中不屈服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
  他冷静地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操之过急,生产与销售配合得不好。他果断地收缩生产,把得力的工人派出去搞推销。他自己也背着产品跑遍了香港,拜访了上百个代理商。长江厂的产品毕竟质量好,很快就得到了几个代理商的支持,他们预付了一笔定金给李嘉诚,使他终于渡过了这个难关。
  李嘉诚又发现,各大商店几乎都没有塑胶花卖。香港人是喜欢摆设的,应该会欢迎逼真、漂亮又便宜的塑胶花;而塑胶花的生产技术要求并不高。他毅然决定,大量生产各种各样的塑胶花。果然,塑胶花很快进入了千家万户,也为李嘉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长江塑胶厂的兴旺,不久就引起了同行的嫉妒。有人专门跑来拍了长江厂那间破厂房的照片,登在报纸上,宣传说,长江厂就是这么个破烂样,怎么可能生产出好东西来呢?然而那帮人却没想到,这反而使长江塑胶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不少本来并不经销长江厂产品的代理商,跑来考察过以后,都认为这个小厂厂房虽旧,但组织得力,生产合乎规范,产品质量信得过,可以同他们做生意。结果长江厂的订货单大大增加。更让李嘉诚惊喜的是,有一些外国商人也跑来了。李嘉诚从这些商人口中,得到了一个黄金般的信息,就是欧洲人最喜欢塑胶花。苏联人扫墓不用纸花,而用塑胶花,表示生命虽已结束,但留下的思想、品质、精神是长青的;北欧人则喜欢用塑胶花装饰庭院、房间;美洲人连汽车上和工作场所也会挂一些塑胶花。于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李嘉诚大量生产塑胶花,销往欧美市场。工厂的年利润也猛升到上千万港币。
  古人说"三十而立",30岁的李嘉诚,已经成了老少皆知的"塑胶花大王"。他从一个茶楼跑堂成为千万富翁,只不过用了10年多的时间。长江塑胶厂的牌子换成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昔日的破厂房也变成了窗明几净的高大厂房,工人们都穿上了制服。
  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的大好局面下,李嘉诚却敏锐地意识到,由于塑胶行业高利润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拥人塑胶行业,这就势必导致激烈的竞争,"好日子很快会过去",于是,他开始寻找下一个机会了。
  这一次他找到的是房地产业。
  香港本来就是弹丸之地,自50年代末期经济开始复苏,世界各国冒险家、投机家纷纷拥入香港,由于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资源很快出现了短缺的苗头,所以地价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李嘉诚和夫人经过反复商讨之后,果断地决定转向房地产业。幸运的是,这时,恰好有一个经销塑胶产品的美国财团,为了得到充足的货源,愿意以300万港元的高价买下长江塑胶厂。李嘉诚在心里盘算,他的厂子最多只值100万港元,就是再经营三五年,也不一定能赚到200万港元,于是毅然卖掉了塑胶厂,用这笔资本开始买进房地产。几年之中,房价果然暴涨,先走一步的李嘉诚一下子从千万富翁跨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
  60年代中期,内地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闹得香港也人心惶惶,整个社会乱成一片。很多富翁纷纷逃离香港,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因为那时就是建成了也没人会买。如果按照当时的房地产价格来算,李嘉诚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
  处在惊涛骇浪中的李嘉诚,临危不乱,沉着应变。他仔细分析局势,不相信香港会就此垮掉,他认定动乱是暂时的,中国肯定很快就会恢复稳定,香港还将进一步繁荣发展,而房地产的价格必然会回升。因此,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的同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所有的资金用来大量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知道后,都为他担心,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李嘉诚毫不动摇,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怕就别干实业这一行!"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李嘉诚从中获得了200%的高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
  对亿万富翁李嘉诚来说,单纯追求财富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现在,他把已经垄断香港经济几十年的英国资本集团,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决心同他们一争高下。当时,尽管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开始向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要同拥有众多产业的英资企业集团相比,实力仍然相差太远。但是,李嘉诚这条"小蛇",却已经雄心勃勃地准备去吞食那些"大象"!
  70年代末,李嘉诚预见到旅游业将成为热门行业,一流的宾馆将会有很高的出租率,于是拿定主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买了拥有美国资本的永高有限公司的56%的股权,随后又收买了其他股东的股权。永高公司的主要产业是位于香港中区的有800个房间的希尔顿大饭店。李嘉诚接收饭店之后,正赶上香港旅游业有史以来的黄金时代,果然大赚一笔,为他下一步与英资集团竞争创造了条件。
  1977年,香港地铁要在中区闹市的中环站和金钟站举行兴建投标,这是香港最繁华的地段,也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标价高达10万港元,总价估计在2.44亿港元,被称为"地王"。英国、日本、法国、美国和香港等地共309家公司前来参加竞争。李嘉诚胸有成竹,提出了最佳方案,一举战胜所有对手而中标。一时新闻界热炒李嘉诚,说这是"华资地产凌驾英资的先声",是"华资地产崛起的新纪元"!李嘉诚也因此获得了可贵的信誉。第二年,李嘉诚中标所建的环球大厦和海富中心先后建成拍卖,都是在一天之内就售完,而且价格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的历史纪录,为李嘉诚赚得了数亿港元的财富。紧接着,李嘉诚又设法买下了一家老牌英资水泥厂和英国和记洋行经营的黄埔造船厂,古老的英资商行终于有一家成了华资集团大旗下的"臣民",这桩经济界的奇迹,又一次成为香港的爆炸性新闻。
  时势造英雄,在香港富豪的"龙虎斗"中,李嘉诚以独特的经营方针和策略,把握时机的准确和果断,超凡的毅力和信念,步步为营,节节高升,最终登上了香港首席大富豪的宝座,成为称雄香港的"超人"!1992年,美国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李嘉诚以38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列世界第35位,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1977年国庆节,李嘉诚作为香港知名人士走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国庆观礼。后来又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他多次捐款支援国家建设,特别是捐款5亿多元创建汕头大学。他说,他的父亲是教师,岳父也热心教育事业,但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要想富强起来,首先就要振兴教育!"办汕头大学,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邓小平同志知道后,感慨地说,在当代华侨教育家中,"福建有个陈嘉庚,广东有个李嘉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8 09: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湃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民主革命时期,早年在海丰第一高等小学、海丰中学、广州广府中学等校读书。1917年夏去日本求学,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1年回到广州,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同时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0月在海丰县赤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会。1923年元旦,领导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并任会长。

  大革命时期,1923年7月至1925年底,在广州举办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参加两次东征。1925年5月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副委员长。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后,任区委委员,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兼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1927年3月到武汉农讲所工作。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10月,澎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在“八·七”会议上缺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1月领导海陆丰武装起义,任海陆丰工农民主政府委员长和中共东江特委书记。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冬任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其著作编为《彭湃文集》。

  附注:中共中央很快得到彭湃等四同志就义的噩耗。当晚,周恩来含着眼泪代表党中央起草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劳苦群众书》,油印后,于笠晨发往各地党组织,并通知各级党组织举行哀悼。1930年8月30日,彭湃等四烈士牺牲一周年时,周恩来以冠生的笔名在《红旗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彭扬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文章写道:“革命领袖的牺牲,有他不可磨灭的战绩,照耀在千万群众的心中,熔成为大革命的推动之力,燃烧着每一个被压迫群众热情,一齐奔向革命的火原,所以我们在四难得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的继续着死难的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地主阶级逆子 农民运动领袖
  
     作为我党早期的革命领袖,彭湃的可贵之处在于对农民运动的贡献。他是农民运动的开拓者和理论家,在发动农民、组织农民、武装农民反抗剥削压迫、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为我党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毛泽东曾称赞彭湃是“农民运动的大王”。  
  
    彭湃于1896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县有名的大地主家庭,他自述家况是:“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三十口,平均一人就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但以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己任的彭湃,最终却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领导农民同地主阶级做斗争。为此,家里人痛呼“祖上无德”,骂他为“逆子”。据彭湃自述:“除了三兄五弟不加可否外,其余男女老幼都是恨我入骨,我的大哥差不多要杀我而甘心。”为怕他“败家”,家中兄弟分产自立。彭湃就此把自己分得的田契亲自送给佃户。佃户不敢要,他就把佃户们召到自己家里,当众将田契全部烧毁,并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  
  
    为寻求真理,彭湃东渡日本求学,并于1918年9月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期间,他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共产党宣言》、著名社会主义者河上肇的《社会主义问题研究》等书刊。1921年,彭湃回国后在广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又在海丰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劳动者同情会”。他在《告同胞》一文中指出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破坏私有财产制度,实现社会主义。  
  
    彭湃逐渐认识到发动工农的重要,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初到农村,农民们以为他是来讨帐的士绅或收税的官吏,躲着他。后来他戴上竹笠,光着脚板,带着旱烟筒,用通俗的语言与农民交谈,逐渐被农民所接受。1922年7月29日晚上,彭湃与另外5位农民组成一个六人秘密农会,迈出了海丰农民运动的第一步。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这标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进入有纲领有领导的新阶段。不久,广东省农会成立,彭湃被推选为执行委员长。  
  
    彭湃最早建立农民武装,保卫和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发展。1924年10月,彭湃等领导成立了广宁农民协会,并建立了县农民自卫军。之后指挥农民自卫军和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铁甲车队取得了对地主武装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减租运动。彭湃还注意从理论上总结农民运动的经验,指导农运深入发展。1926年,他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开始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上连载。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  
  
    1927年3月,中华全国农民协会成立,彭湃和毛泽东、方志敏等13人被选为执行委员,担负起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重任。彭湃和方志敏等支持毛泽东提出的重新分配土地的主张。10月30日,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海陆丰农民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举行第三次起义,赶跑了国民党反动派,夺取了政权。随后,彭湃受派从香港回到海陆丰,负责筹建工农兵苏维埃。11月13日和18日,陆丰和海丰先后召开工农代表大会,宣告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建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尽管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只坚持了四个月,但它为以后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  
  
    1929年8月24日下午,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军委书记的彭湃,到上海新闸路经远里参加江苏省军委的会议。因叛徒白鑫告密,彭湃等被捕。在狱中,他连遭毒刑,腿部骨折,几次昏厥,仍坚贞不屈。8月30日,蒋介石亲自下令,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内枪杀了彭湃等同志。  
  
    彭湃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袖和宝贵的财富。他被捕后,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当即决定派人在敌人押送彭湃的途中截车。可惜负责运枪的人没有及时把手枪上的润滑油擦去,等大家找来煤油将枪洗净,再装扮成拍摄电影外景的队伍赶到预定地点,已经错过了时间。  
  
    彭湃等牺牲后,周恩来含泪起草告人民书:《以群众的革命斗争回答反革命的屠杀》,同时下令:“一定要把叛徒白鑫干掉!”1929年11月11日晚上11时许,正当白鑫准备离开上海到南京躲避时,我特科人员在霞飞路将其击毙。  
  
    同许多革命先烈一样,彭湃同志最可敬仰的是他坚定的革命信念。为了信仰,彭湃背叛生活优裕的家庭,走上艰苦的革命道路。为了信仰,彭湃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矢志不移,最终慷慨对敌,从容赴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游戏币 +40 收起 理由
全仔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8 09: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加上马化腾 ,他创建的QQ影响了现在几亿人的生活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8 09: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炯明

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首领,粤系军阀。字竞存。广东海丰人。生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卒于香港
。1909年当选广东省谘议局议员,同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参与广州新军起义的联络工作,事败赴香港参加刘思复组织的暗杀团。1911年3月29日广州起义时,临阵脱逃。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新加坡等地经商,并组织政治小团体与孙中山相对立。1917年拥护孙中山南下护法,被任命为援闽粤军总司令。1920年所部发展为2万多人。8月,奉命率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军。10月占领广州,任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省长。1921年5月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任内务总长兼陆军总长。1922年4月因阻挠北伐被免去陆军总长以外的各项职务。1922年6月16日发动军事叛变,炮击广州总统府,企图杀害孙中山。1923年1月陈部被逐出广州,后指挥旧部盘踞惠州、潮汕、梅县一带,与国共合作的广州革命政府相对抗。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发动两次东征,彻底消灭其残部。后寓居香港,继续反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一度任致公党总理。


[ 本帖最后由 andy-lee 于 2008-5-28 09:15 A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本网站由上海海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手机版|Archiver|沪ICP备09046996号-6|广东人在上海

GMT+8, 2024-5-2 12:40 AM , Processed in 0.66009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