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在上海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20|回复: 8

支持生态旅游大县活动广东赛区---- 郁南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3 14: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概况

  郁南县总面积1966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都城镇,邮编:527100。行政区划代码:445322。区号:0766。拼音:Yunan Xian。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


历史沿革

  2000年,郁南县辖18个镇。总人口人,各镇人口:379299 都城镇 68049 平台镇 18642 桂圩镇 16406 罗顺镇 9943 通门镇 13223 建城镇 18101 宝珠镇 10181 罗旁镇 12888 大方镇 8922 大全镇 10682 千官镇 21824 大湾镇 16835 河口镇 22507 宋桂镇 17772 东坝镇 28414 连滩镇 43823 历洞镇 13112 南江口镇 2797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郁南县辖18个镇(都城、罗旁、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成、迁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大全、罗顺、南江口),177个村委会、31个居委会。
  2003年12月,撤销罗顺、罗旁、大全三镇,分别并入桂圩、建城、千官三镇。调整后,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镇、平台镇、桂圩镇、通门镇、建城镇、宝珠镇、大方镇、千官镇、大湾镇、河口镇、连滩镇、东坝镇、宋桂镇、历洞镇、南江口镇。
  2005年5月,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与广西苍梧县接壤,地处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辖15个镇,总人口48万。郁南是广东连接大西南的西门户和桥头堡,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郁南地处两广交汇处,在泛珠经贸合作中,是广东沟通大西南的连接点和桥头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目前,连接大西南的苍郁高速公路已通车,广西的南梧高速、桂梧高速和郁南境内的广梧高速正在建设,横跨西江的开南大桥将与广梧高速公路建设同步进行,建成后,郁南将融入珠三角的“三小时经济圈”,融入广州的“两小时生活圈”,成为大西南连接广东的重要通道,成为珠三角沟通大西南最便捷通道上的桥头堡,战略地位不容忽视。郁南境内水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省道云苍线、水长线与321、324国道相连通,县通镇、镇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底化,密度每百平方公里63.4公里,是全省公路密度最大的山区县。县城距在建的洛湛铁路、梧州飞机场仅半小时车程。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流经郁南64公里,境内有深水港码头3个,上溯达广西南宁,下航肇庆、广州及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常年可以通航千吨级船舶,货物运输便利。南江港口是全省“十五”后两年和“十一五”时期航道、港口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设规模为1000吨级以上杂货泊位,内陆水运潜力大。随着泛珠三角经贸合作的推进,省委、省政府“加快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联手推进产业转移”决定的提出,云浮市委、市政府“东渐西联”战略的实施,郁南加快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和时空环境已日臻显现。郁南是“中国无核黄皮之乡”、“中国柑桔产业龙头县” 、“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物华天宝,资源优势明显。农林特产资源多,盛产水果、木材、松脂、桂皮、蚕茧、竹笋、南药、茶叶等农林产品,水果珍品“郁江牌”无核黄皮和沙糖桔均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其中无核黄皮被国家评定为“中国无核黄皮原产地域产品”,获“中华名果”殊荣。现有水果面积49万多亩,其中无核黄皮近7万亩、沙糖桔27万亩,蚕桑5.1万亩。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13.35万公顷,有林面积11.7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10.7万立方米,是粤西重要的农林产区和广东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矿产资源蕴藏量高,主要有钛铁矿、硅线石、钽铌矿、白云石、花岗岩等,其中钛铁矿储量居全省之冠,硅线石储量居全国第二。水电资源充裕,水能蕴藏量8.2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为5.28万千瓦,设计年均发电量约19280万千瓦时,现有大小水电站66座,110千伏输变电站3座,35千伏输变电站5座。全县防洪体系健全,堤围建设标准高,捍卫县城的都城大堤可抗御百年一遇洪水,36个中、小型水库均已建设达标。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南江口鹰咀电站正加紧建设,核电、抽水蓄能电站、西江电站也有望在我县选址规划建设。郁南是“全国绿化模范县”、“神秘南江文化之都”,人杰地灵,环境优势明显。常年平均气温21.4℃,年均降雨量143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青山绿水,堪称广东西部的“绿肺”,森林覆盖率达70.2%,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林业生态县”,是全省最“绿”的县。走马郁南大地满眼皆绿,青山、绿水、蓝天构成了一个360度的绿色空间,为投资创业提供了一个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发展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环境。郁南是南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有“神秘南江文化之都”之美誉,蕴郁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古迹。境内有300多年历史的天池庵,有400多年历史的张公庙,有人称“清朝古堡”的光二大屋,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湾古建筑群,还有众多西宁古迹。丰富的民间艺术是南江文化的精髓,有民族舞蹈“活化石”——“禾楼古舞”,有堪称一绝的民间“手指画”,有本地传统的“麒麟白马舞”和“连滩山歌舞”;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在连滩举办的“庙会”,现已演变成为一年一度的“南江文化艺术节”,成为集两广地区民间艺术汇演于一体的文化盛会;拥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个、“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个,有醒狮堂口65个,粤剧曲艺团体14个。积淀厚实的的南江文化,孕育着纯朴、勤劳、智慧的人文之风,为投资创业提供了一个社会大局稳定、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环境。 我县注重用环境的投资换取投资的环境,不仅花大力气抓好硬环境建设,而且还着力抓好软环境建设,致力培育低成本的投资环境,地价、电价、劳力价格以及各种费用在省内较低,投资创业环境优越;致力营造“构筑大环境,建设大项目,实现大发展”的发展环境降低门槛,不设路障,铺设了绿色的发展通道;致力打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民风纯朴、社会稳定,形成了爱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绿色郁南,风光无限,商机无限!绿色郁南已经吸引了众多客商到郁南投资置业。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已达4344家,初步形成了电力、机械、水泥、轻工、林化、冶炼等八大特色产业,有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4家。后发郁南也显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农林产品和矿产资源加工业的潜力巨大,而且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条件充分,郁南已经成为有识之士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  


连滩张公庙
         连滩张公庙位于镇区,距县城65公里。张公庙是云浮市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祭祀明代万历年间广东总兵张元勋。该庙为纪念明代广东总兵张元勋于明万历元年(1578)建。张元勋曾在戚继光将军摩下,征战沿海剿平倭冠有功,后又参加征剿罗旁瑶,建立罗定村、东安县、西宁县建功,为主帅之一,生前在民间有很多开洲建功的传闻,死后尊为神,历来香火鼎盛。庙内诗词、彩绘、图画、飞檐龙脊等装饰,无不凝聚明清时代的民族文化。庙前为旅游广场,设亿年活化石“沙椤”树区,亿年活化石“笔石”林,艺术碑林,民间艺术“禾楼舞”、“西江婚俗”表演区,与张公庙联成一体,展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风韵。该庙宇历代有修葺,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清代又经多次修葺、扩建。该庙原是内外构成发建筑群体。主要建筑有前殿、正殿、四户秤亭、配殿、回廊、东西辕门;前后院有戏台、炮台、六角亭、花园等附属建筑。现存前殿、正殿、配殿和四角亭,屋廊、月门、厢房、东西辕门等建筑,正殿设有六根格木圆柱,柱础为石质鼓形。柱纵横成行,形成三进深,二开间。整座建筑物墙壁上刻画各种人物鸟彩画及诗词,石柱上刻凿有多首对联。整座建筑体的驮峰、斗拱、檐板等构件形制是具有浓厚粤西地方特色和风格,对研究民族文化(特别对研究瑶族史)和当地民间习俗有重要科学价值。每年逢正月二十日为庙诞,罗定、云浮、德庆、广西等地群众不怕路远,纷纷前来参加庙诞活动,热闹异常。 198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探秘“清朝古堡”光二大屋
       这座“清朝古堡”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近200后历史。整座大屋呈四方形,占地十亩,有房136间。屋顶最高处约20米,外边用一圈又高又厚的砖墙围着。远远望去,好像一座青灰色的“军事要塞”。
       光二大屋的屋主姓邱,排行第二,因其秃顶,被称为光二。他和5个儿子耗时10年建成此屋。据说这里人口最繁密的时候,曾经居住过700多人,俨然一个小小王国。大屋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考虑了防火、防盗、防洪功能,是国内绝无仅有的集此三项功能于一身的大围屋。
      光二大屋的墙、门和内部排水系统上充分体现了民间的生存智慧,保证了它在两百年间稳稳伫立。被专家称为会呼吸的墙,九竖五横的木制防盗门,门上的水槽等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秘。

寻幽世外桃源 大湾古民居群

      大湾镇位于郁南县南部,在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46座建于清朝和民国的民居建筑,其中有14座在2002年被除数评为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步入这个幽静的古村落,迎面而来神情悠然的白叟黄童,让人不禁以为误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这里的古民居设计独特,具有浓郁的粤西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大湾古民居群的建筑风格舒缓开放,屋脊、山墙上装饰
着灰雕、木雕和壁画等,虽然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依旧颜色鲜艳夺目,栩栩如生。其中最具艺术性的祺波大屋,布局清幽静,
门隔上的木雕别出心裁用荧光材料涂过,可供晚上观赏。
       漫步古村落中,门前屋后常有花径小院,各种果树点缀其中,一派悠闲的田园风光。不知不觉陶醉于这世外陶源之中,让人
流连忘返。


神仙滩生态景区逍遥神仙游

       位于郁南县建城镇冷水、东坑村交接处的大历山,是规划在建的核心景区。大历山是郁南县第二高山,悬崖峭壁及瀑布群蔚为壮观。
  这里古木参天,急流飞瀑,是生态旅游的绝佳场所;冷水村的古建筑群,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山、水、林、
田、古屋的组合,构建了郁南特色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尽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万世亩在氧吧

       位于郁南县都城镇,2004年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集休闲、康体、游乐、文化、科普活动为一体的社会性公益性
森林公园。
       来到这个万亩大氧吧,山峰俊秀,层林叠翠。沿着小溪流水的山路,既可登高健身,又能痛快的呼吸空气中的负离子,洗洗肺。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越来越受到欢迎,开始成为市民的休闲胜地。



宋桂“七宅”
  从车岗村委会所在地往左走1华里,一所古老的住宅映入眼帘,它就是远近闻名的“七宅”,它由初来宋桂定居的叶、赵、朱、刘、余、黄、吴七姓始祖共同耗资所建,并在尔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和睦相处的住宅。
  这七姓始祖为:叶姓的叶文隆,赵姓的赵惟富,朱姓的朱宗圣,刘姓的刘全振,余姓的余玉 ,黄姓的黄志岳,吴姓的吴君瑞。他们为明代广东长县(今五华县)、兴宁县、程乡县(今梅县市)人氏,于万历六年(1578)相约迁徙东安县(今云浮县),后在宋桂车岗筑邑定居。至于为何迁来东安,查阅仅存史料(叶族老人锡桃先生所藏“族谱”)均无记载,但据诸长者共同说法为:其七员均触犯明万历法度,朝庭派官军缉拿,他们恐遭屠戮,遂密约西迁。他们抵达东安后,禀呈东安县萧县主备案造册登记。他们当时所辖之范围是:现在宋桂车岗村的全部、凤塘村的一部、宁坡村与东坝镇交界的副产品。范围划定后,又蒙萧县令派人与之尺量所辖范围之耕地,总数为1422亩有奇。
   “七宅”竣工后,七姓家相继迁来,根据明万历十九年(1591)七姓代表所订立的分田合同,把1422亩耕地“平均分为四十四份半”推知,当时七姓人口总数为45人以上。合同规定:各姓所分值之田地毗邻之山场亦归其所管辖。并指出:“各户宜遵守,不许妄生计较,互相采夺”,同时声明:“如有此等,各执合同赴官告证,其造端者甘守重罪,其田复官。”
    七姓分完耕地山场以后,各均按所分值之土地范围重新建住宅以利管辖和耕作,叶姓所分值现在的车岗,大大秧地,灯背三个地方(现在是三个村,百分之九十二是姓叶),经七方协商,“七宅”合理地让给叶姓。赵姓分布在现在车岗村管辖);朱姓居住在马安村的塘底;余姓居住在宁坡村横当;黄姓居住在宋桂村的白花;吴姓居住在宋桂村的河背。
   “七宅”位于车岗村的东头,在宋桂河西岸的龟山下与现在的车岗小不毗邻。座西向东,屋宇是梁架结构,斗拱、雀替等齐全,具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它是采用均称号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建筑物分为7座,排列规整。座与座之间有一个小庭院,两旁有厢房和附廊,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200平方米。据说先前每姓各居其一。每座建筑风格雷同,都是杉木结构的砖瓦房,瓦顶两头均砌成半圆形装饰(即农村谓之“镬耳”)瓦脊用浅红,猪肝两色调抹,并雕摹有日月星辰,鸟兽虫鱼之态,但因年代湮远,“镬耳”风化,各现住户业已将其拆去,改为砖砌瓦脊,其原有屋脊之花纹图案亦已斑斑脱落,但仍依稀可见。其内部结构,入门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厅底就是屏风,楹梁。屏风、椽子均雕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匠心独具,雅而不俗。越过屏风进入背面就是一个大天池,两厢各有一门口入内,里面有客厅、书厅,厅前有石制的花盆,花盆以外就是金鱼池,池中有假山、喷泉,颇为幽雅,但要惜各住户管理不善,现已残破不堪了。
  走完七座,最后面是一个占地亩许的大花园。奇花异草早就“凤去台空”了,但见两棵荔枝树枝繁叶茂,赫赫而立。此荔枝核小、肉脆、清甜。至于其树龄多长,是何优良品种,则有待识者鉴别了。
    逝者如斯,物换星移,七姓的后裔已分布各地繁衍生息去了,但是具有418年历史的“七宅”仍焕发着其古老的光华。




夫子井
                                          
 位于都城镇象山五金厂前,为宋代李熙载建。当时乡人称李熙载为夫子(都城人,宋代朝请大夫),此井为纪念李熙载而命名。该井历代有重修,1956年、1957年分别进行修葺。井水清澈如镜,从井口可看到井底,现仍可饮用。据说用井水制作豆芽成发率高,而且味美,深受群众喜爱。有些居民说,患上眼病,用此水多洗几次,会感到很舒服。
  现井口为花岗石砌筑。井口宽0.73米,深8.5米,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该井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

药王庙
  位于建城镇东门外德胜街,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纪念历史上称为神医的鹊面建。该庙在民国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该庙建筑为硬山顶,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有前殿、后殿、回廊、配殿及天井。天井前后4条方形檐柱阴刻两副楹联:“妙道精微不事人间频采药,神功广大能教天上早回春”;“讽寒暑度阴阳黎庶咸登寿域,致中和赞化育苍生恒坐春台”,笔力遒劲。墙壁上刻画各种人物、花鸟及山水画,头门两旁木雕,饰以形态各异的龙、凤、人物花鸟等物,技艺精湛。
   该庙为研究我国医药史,民俗史有一定价值,198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庙
  位于大湾镇狮子头村公路桥头,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整座建筑保存较好。
[table=80%]
 该庙坐东向西,面临泷江(南江河),由前殿、正殿、后殿、拜亭、配殿、廡廊、月门、厢房等组成,主体建筑为台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主体建筑内外均有精湛的木雕、灰雕、石雕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壁画、脊饰别具一格,是双层装饰,首层脊饰塑有帷妙帷肖的各样人物、动物、花鸟的灰雕,顶层镶嵌着佛山奇玉烧制,富有民俗特色、造形优美、栩栩如生的神话故事人物组合瓷制工艺。脊顶的“双凤朝阳”、“二龙争珠”,如是状欲腾云跃空,熙阳之下,金光闪闪,分外耀眼。
 该庙宇的脊饰、灰雕、壁画、檐板饰、脊卷草、风火山墙等精湛工艺特色,是粤西地区现保存之完整艺术珍品是绝无仅有的,华南理工学院建筑分院副院长吴庆洲教授,曾多次对该古建筑考察,对该建筑保留之完整、艺术价值作了极高的评价,是我县的古建艺术宝库。
  该庙原定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其因别由,现定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性垣余公祠
  位于罗旁镇冷水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849年)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保存较好。
  该祠一连三座,向纵深排列,每座之间有天井、回廊,每座两边侧墙为卷尾式山墙,主体建筑是昆典木园柱,是穿斗梁架结构,整座建筑体梁架、斗拱、雀替、驮峰、檐板均雕刻着帷妙帷肖神话、民间故事人物,动态逼真的动物、画面生动的花鸟。山墙、墀头、廊门头、檐下、脊下、飞檐卷草等均塑有深浅浮雕和灰塑,有壁画式、图案式、造型百态千姿、画面生动、色彩与花样在粤西堪称一绝。
    整座建筑物的檐板、斗拱、雀替、驮峰、木雕花,以及内外石雕、栏板、柱础、砖雕、灰塑等互相配合衬托,又互相争奇斗胜、百态千姿,处处表现地方所独有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是一座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
  该祠拟入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table=485]
锦堂书室
  位于罗旁镇冷水村,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余性后代为纪念祖先锦堂而建。
   书室座西向东,一连四座,是纵深排列对称的布局,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每座之间有天井、有卷棚式回廊,由大门而入,通过回廊可直达二、三、四座,最后一座为二层,楼上是书生宿舍。主体建筑的第三座有四条昆典木园柱。柱上直接承檩的重量构成穿斗式木构梁,第一座头门厅两旁各有库房一间,大门石匾上镌着“锦堂书室”四个正楷大字,门前石狮一对。据余姓族谱记载,这对石狮为纪念始祖余靖的,余靖是宋仁宗时期的谏议大夫。
   该书室的梁架木的木雕、檐板、斗拱、雀替、驮峰、木雕花、以及内外石雕、砖雕、柱础、脊饰、檐下灰塑壁画等均具有姓恒余公祠的特色。凡有色之士当你一进入锦堂书室或旁边性恒余公祠,看到那些梁架结构雕刻、墙上的书画、脊上的灰塑,必定令你留连忘返,赞叹不绝,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之中。
该书室拟入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table=485]
李氏宗祠群
李氏宗祠群座落在大湾镇五星村大湾寨内,这些宗祠群布局奇特,规模宏伟,建筑设计各祠不同,祠内雕梁画栋,木雕、石雕刻、檐板饰、屏风木雕刻、窗砖雕、墙上壁画、书画、陶瓷脊饰、灰雕脊饰、脊饰卷草尾装饰等件件琳琅满目,工艺精湛,具有岭南风格特色,是清代粤西地区建筑艺术精品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李氏宗祠群在布局设计,建筑技巧等均无可挑剔,建筑群各具特色有的祠中有亭、亭中有台,有的着重外形美观、重用石料,建筑牢固,有的着重后座殿堂壮丽辉煌,有的着重雕刻、木雕、灰雕、书画工艺精美,色彩经久不变。故此李氏宗祠群最具有代表粤西地方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群,是我县不可多得的艺术宝库。对研究清代建筑史和艺术史有重大价值。拟定我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天池庵
天池庵位于连滩镇上桥村,距县城72公里。天池庵景区布局以奇山灵庵和农业生态游为主题,注重野趣、奇趣、清幽。有天池古庵、龙跃天池、银窿探秘、观音坐莲、百鸟投林、龙脊挨天、天池玉泉、望君夕照等景点。据民国桂玷总纂的《旧西宁县志》载:天池庵在上乔天塘山,清顺治十八年(1661)定峰长老创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光绪七年(1881)由地方绅董募资增筑堂宇,更为式廊。这儿古木交荫,石径嵘确,地最幽胜。庵外池水清流,纤尘不染;池旁有大石一座,内小涵洞穴可容五六人小憩。邑人钦赐翰林杨华春题有“龙跃天池”匾额。据现有的“天池庵碑记”刻文,顺治十八年(1661)立的,刻文内“孙氏而草莽,定峰而动垣镛”、“既开三载”说明立碑人乃定峰长老的第四代传人,推上下200余年乃是同治年是与万历相符的。碑文“故程公记有八景”,可知古已有“天池八景”,可知此地确是“地灵山奇”之处。今重修建,作县文物而加以保护,并开拓其旅游事业,乃是历史之回声,时代之趋势,势在必行也。


[table=485]
尽享果中奇珍 郁南无核黄皮
     郁南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誊,特别是无核黄皮闻名遐迩,2002年郁南被命名为“中国无核黄皮之乡”。
无核黄皮在2005年被评为“中华名果”。郁南从1934年开始种植无核黄皮,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当年种植的
黄皮树两株,仍枝叶茂盛,每年都会开花结果。
       无核黄皮是“果中奇珍”,吃起来肉厚多汁无渣,酸甜适中,营养价值高。它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
消食健胃、理气健脾、润肺止咳、生津解渴等功效。每年的七月下旬到八旬初,黄皮成熟的季节,郁南都会举办
黄皮节,喜迎八方宾客,游客们可以尽情采摘品尝无核黄皮。
       郁南无核黄皮取名“郁江牌”,是郁南的特色品牌,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证书。目前全县的无核黄皮已经发展到六万多亩,成为区域特色经济。

武林之乡
  中国的武术(古今称武艺、功夫、国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对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起到良好的作用。
   武术可谓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那时先民们为了生存,拿起石块和木棒同毒蛇猛兽作殊死的搏斗。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为了争夺财富,盘扎部落,继而又互相残杀,割据称雄。于是石块、竹棒制造成为有一定杀伤能力的武器,作为搏击自卫及生产的工具。
   随着殷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铜制兵械代替了石制原始武器,并有武术动作的使用特点,为劈、斩、砍、刺、扎等,本县出土的铜矛、铜剑(晋)等都证明了武器的不断演变,势必带来技击的日益提高;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的流派及套路,并以武馆的形式传授下来。
清末民初,郁南农村武馆已相当普遍,学武术之风甚盛,尤以连滩为最。可算是我县武林之乡。
    1910年,罗定黎少的黎玉堂和本县龙溪村的傅广两拳师先后到连滩开盘传授武术3年之久,曾以“威义堂”的名字挂衔。参加习武的有谭礼祯、邓桂、傅玉初、姚辉南、杨显初、温七等数十人。学武内容以南拳为主,如伏虎拳、猛虎下山、三门掌、大罗汉、小罗汉、蝴蝶、餐鹤双形等。同时也习兵器,如九点十三枪、双刀、马刀、三叉、铁尺、棍击等。其练武宗旨是“学得两拳需忍手,练就两棍好防身”。要求做到“一胆二力三功夫,闻鸡起舞”。黎、傅两师傅在连滩开馆3年,门徒众多。
    黎玉堂及傅广走后,由其徒弟及其他各派各自成立武馆。连滩有“英义堂”(由谭礼祯首创)、“少志堂”(由鸭溧村有“崇德堂”,西坝村有“忠庆堂”等等。每堂均有一两名师傅,招收武术爱好者来习武,有的十来人,有的数十人不等,一般以40天为一盘。每逢节日期间,各堂馆组织人员到圩镇、村落进行舞狮子,打功夫表演,以壮堂威,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过去学功夫的人,除习武防身之外,还兼学跌打刀伤之药。万一被人击伤,可以进行自疗,民间中有创伤打伤的,常常要找跌打医生来治疗。如连滩的温七(已故)有医炮码的绝方。过去有个小学教师谭卓球,托砂枪去打鸟,不慎打伤了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几十粒的铁砂,全部打在小孩的小腿和脚背的骨缝里,经温七师傅治疗,敷了一个星期的生草药,就把全部铁沙扯出来,伤势痊愈。
连滩的谭礼祯、邓桂、傅玉初、温七等人武艺颇享盛名。他们曾先后在本县连滩、河口、南江口、历洞及云浮县等地开过盘,授徒四、五百人之多。
    旧社会把武术列为“三教九流”,以为它不能登大雅之堂。老拳师为了生活所迫离乡背井,行走江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上本身陋习,“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称第一,各立门户,各成派系,明争暗壮斗,形成了拳师之间,门徒之间、堂馆之间互相对立,钩心斗争。
    解放后,武术列为体育项目之一,在社会上取得合法地位。解放初期,连滩镇的“英义堂”继承传统设馆授徒,并在江门设立“第二支馆”,学一两个月为一期,每期均有二、三十人参加,由黄沛洪、邱焕昭、范汉新等师傅执教,办至1954年止。从解放初直到60年代初,还有何以清、张露荣、余以生、可以惠、谭华乾、邓卓轩等人先后在连滩各地扎寨开盘,门徒有四五百人之多。
   1958年5月,在县城都城镇举行首届武术选拔赛,各乡镇选手40多人参加。连滩镇谭华乾获南拳第一名,附城谢雄辉、高树权分获第二、三名。同年6月,高要专区在都城镇举行武术选拔赛,各县均派人参加。本县谭华乾获南拳第一名。是年,谭华乾又曾两度代表江门专区(当时高要专区并入江门)出席省赛,获南拳第二名。同年,在原高要军分区举行的民兵武术比赛中,谭华乾赢得三项冠军,获得好评。
  邓桂的后代邓卓杆,年少时跟父亲练武习艺。1959年1月代表罗南县(当时罗定与郁南两县合并),参加江门专区第一届运动大会的拳击比赛,获最轻量级第二名。
   “文革”期间,舞狮被视作封建迷信而被压抑,武术师傅被说成是“黑教头”,不分青红皂白,乱抓乱斗;传统的拳种和器械被打入“冷宫”,武术一度衰落,处于“冬眠”状态。但县体委坚持利用春节假期在新广场举行县城地区武术和狮子表演。1973年夏还聘请广州体院武术教师梁士丰等人来县表演及下基层辅导。“文革”后,才给武术带来生机。
  1976年,国家将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材。1977年6月,郁南县中、小学生代表队于都城新广场举行会操,参加学校均以武术套路(含拳、刀、枪、剑、棍)为主要内容。1978年,县举行武术座谈会,参加者有谢雄辉、傅水传、邓威龙等富有经验的武师40余人。座谈会期间举行武术、舞狮、气功、硬功表演,尤以谢雄辉的“肚面压千斤”最受群众欢迎。随后,谢还被邀请参加中国商品出口交易会表演,深得好评。
    1979年,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本县广大武术工作者按照“继承、发掘、整理、发展”的方针,对传统武术加以正确引导,逐步清除武坛中的糟粕和破除门户之见,取多种流派之长,推陈出新,使武术沿着文明健康的道路发展。同年,郁南县体委组建武术气功队,由谢雄辉、傅水传、邓威龙、傅瑞坤等十余人组成,到各乡镇及封开县等地表演。有“肚面压千斤”、“水牛过腹”,“头撞碎砖”、“睡钉床”等项目。
    1985年,郁南县武术协会成立。1985年秋季,连滩镇率先成立武术协会。由镇府黄庆添任主任;“飞云侠”傅水泉任副主任。首批参加协会的会员有50人。这是我县第一个成立武术协会的乡镇。
    1986年7月,县举行武术选拔赛,有70多人参加,选拔出何兰九等5人参加肇庆地区第六届运动会于广宁县举行的武术比赛。1987年秋,连滩镇武术协会举行教练资格考核。获教练员称号的有傅水泉等15人,同时聘请何树清、何北惠、谢雄辉、张露荣任武术顾问,由县体委发给证书和聘书。
  从此,郁南县的武术活动蓬勃兴起,据1990年统计,全县有武术狮队110个,每年春节及重大节日,舞狮及武术表演更趋活跃。


连滩山歌
  “一路行路弯转弯,歌声飘出山过山;自古老少都唱惯,山歌圣地数连滩。”富有“山歌之乡”美誉的连滩,是粤西云浮市郁南县的名镇,因旅居港、澳、美、加拿大的人众多,所以也有“侨乡”之称 ,这里的人都喜欢唱山歌。
    连滩山歌起源于明朝年间,流行于郁南、罗定、云浮、德庆及广西的苍梧、岑溪等县,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连滩山歌最初的时候是四句板。到了清朝发展到多句板,它的特点是句句同仄押韵。旋律和调式基本固定,唱的时候,套以不同的内容。唱的内容包括时事、爱情、婚姻、生活、历史故事等等。多数是即景演唱,心有所感发而为歌,例如:“六月练田唔好想,头壳 晕饿断肠;树头(主人)食剩两条薤菜 ,两粒豆豉两条姜”。这首山歌唱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翻身作了主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各行各业的变化日新月异,他们又唱起了山歌:“改革开放像春风,连滩大地展新容;昔日荒山披锦绣,农林牧渔产量丰”。
  连滩山歌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对唱、群唱(打擂台)三种。例如对唱山歌《未婚哥妹唱晚婚》有两首是这样的:男唱“哥唱山歌将妹问,近日我妈催结婚;鸡公礼物准备紧,问妹是否可遵循?”女唱“党正号召晚结婚,问妹是否可遵循;身体知识正长进,结婚唔使 频轮(仓促)”。山歌擂台是最热闹的一种场面,也是对唱形式的发展,通常是有一定水平的歌伯、歌姐做台柱(少者一男一女,多者几男几女),坐在舞台上或群众中间,应答四面八方群众的对歌。
连滩山歌一般在节日、喜事(包括婚姻、嫁娶、祝寿贺岁、进宅、添丁等)、丰年、集合、劳动之余咏唱,如《结婚敬茶歌》“堂前设茶敬新翁,新姑一于同敬重;子肖媳贤礼义重,忆记养育敢报功”。又如《祝寿歌》“福禄增加又添寿,东成而且又西就;荣寿纪庆天地久,岁增一百有零头。”
    连滩山歌表演手法有叠字歌、谜语歌、拆字歌、缠歌、大话(夸张)歌等。叠字歌需要有比较高的艺术技巧。例如“新建大厦新房间,新郎新娘笑开颜;新被新席新床板,新事新婚新礼办”,一首四句的山歌叠了十个新字。
   “猜谜”山歌老少喜欢,它富有情趣,给人们带来娱乐,带来相融的气氛。如:“千兵万马同一家,同祖同宗也同话;等到午时出去耍,唔出状元出探花。”谜底是蜜蜂。谜语山歌可以先出谜底、唱谜面,也有先唱谜面、猜迷底。更有趣的是谜面谜底都是用山歌的形式出现的。唱“车来正由桥上过,水来难以渡江河;今日艺坛开花果,相叙此外唱山歌。”猜谜底和唱“连滩两字无讲错,相叙此外唱诗歌;车字过桥连清楚,三水难滩歌作和”用山歌答出迷底。
山歌中的“大话(夸张)歌”,在歌唱人、事、物的时候,尽量地夸大,如:“谈笑古话歌无端,云雾山顶扒龙船;桅杆顶上种棵蒜,花开遮盖五大县。”又“石头浮面耍江河,画眉生春(蛋)大过箩;老鼠拖猫梁上过,鲤鱼拖獭过江河。”往往令人捧腹。
    正因为连滩山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早在50年代,它就登上了大雅之堂,现在已经80多岁的老伯关荣森当时就在广州越秀公园中心舞台演唱,非常受欢迎。刘十妹是一位老歌姐,今年已经93岁,1994年还参加连滩镇政府组织举办的山歌擂台赛。说起山歌,她仍然有关不住的话匣,我们一见面,她就对我唱起了山歌:“小姐今日到家来,初初相见才相会;招呼到是十妹,连茶都无敬一杯。”唱完之后和我们一齐哈哈大笑起来,而她唱的山歌则表达了一种高兴而又满怀歉意的心情。
    现在,连滩一带越来越多的人已成为职业山歌手,他们的足迹遍布郁南、罗定、云浮、德庆和广西梧州、苍梧等县市区,他们出现在各种喜庆场面、文化娱乐场所。
    有朋自远方来,也要听一听连滩山歌为乐。






[/td][/tr][/table]
[/td][/tr][/table]
[/td][/tr][/table]
连滩民间艺术节
  连滩镇地处郁南县东南部,南江河贯穿全境,南与罗定市相距28公里,北距南江口镇25公里。历史上是宋桂、东坝、河口、大湾、千官、大全、历洞和云浮区的高村、白石等镇以及罗定货物流通的集散地。该镇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德朱线纵贯全境,南接罗定市机场、铁路和324国道。镇内各景点均可通车,每天有客车来往于广州、肇庆、深圳、梧州、罗定、云浮、都城。北面通过南江口港可连通西江的上下航船,接通沿江的都六公路和德庆西江大桥,可与对岸的32l国道相连。全镇总人口5.3万人,还有众多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素有“郁南侨乡”之称。
    史载,连滩镇历史上自南北朝至隋末(420———618)曾为安遂县治,明罗定州属的康乡检司亦曾设于此。明清时届西宁县建康都荡村堡。民国初名连滩镇,后与天安、三保、西坝3乡并,仍称连滩镇至今。
    连滩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名胜古迹颇多,计有岩奇水清的龙岩(龙岩庙)、保存完好的光仪大屋、千年不衰的文广庙(万灵庙)、百年常绿的古榕、香火鼎盛的张公庙、回归自然的竹海银滩、水秀林幽的天塘山(天池庵)、别具一格的旧城区等多个景点,其中张公庙属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连滩素有“山歌之乡”、“武林之乡”美称。清末民初,农村武馆众多,学武风气盛行。连滩山歌始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山歌擂台更具特色。清乾隆42年(1777),李调元出任罗定州学治,船经连滩时曾赋《连滩八景》诗,明代名流谢天申、李伯震、清代知县王铖、诸豫宗等人留下了不少游龙岩的诗联墨宝。另外,连滩文头山的笔石,证实了4亿年前的连滩原是海湾。连滩蟋蟀名扬港澳,连滩酿豆腐堪称美食......这里的风物均流传着娓娓动人的民间传说。古今中外人士慕名纷至沓来,无不为这里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富饶独特的物产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所陶醉而为之驻足。发展连滩旅游业(一日游)大有可为。连滩是南江重镇,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景点分布较合理,己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
    连滩民间艺术节,相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流传清朝,民国时期最盛。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张公(元勋)诞辰是为节期,也称“庙会”。数百年以来,连滩的民间欢乐节为何每年的正月二十日都举行一次呢?据说是为了纪念张元勋总兵的。那是明朝万历年间,倭寇常在广东、福建等地纠合土匪乱贼对民众抢掠,张元勋奉令执掌广东总兵与百姓同仇敌忾,把倭寇土匪乱贼杀得落花流水,保持了广东一带的国泰民安,张元勋曾经率部在连滩一带平定“瑶乱”,当地人民为了缅怀他的业绩建造张公庙,并以他的诞辰的农历正月二十日为“庙会”,后来发展成为“庙节”和“艺术节”。
  举办一年一度的民间艺术节,把历史名人诞辰、节期、庙会期的群众自发性祭祀活动掺进了新的文娱活动内容。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张元勋诞辰(也称“庙会”),旧时三罗(罗定、云浮、郁南)群众自发汇集到庙前举行唱山歌、烧铁炮、放烟花等民间活动。
    该镇从1991年起,连年于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日期间举办丰富多彩、面貌一新的民间艺术节,在继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既做到“古为今用”,又体现民
间艺术的时代特色。
    连滩镇从199l——1999年,先后举办过四届民间艺术节,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既做到“古为今用”,又体现艺术的时代特色,各领风骚。1991年首次恢复的“民间艺术节”,从3月l———6日(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日)在连滩镇举行。几个主要街道口都设有彩楼,上面饰以各种吉祥物,溢彩流金。文化广场设4个活动区,分别是花灯区、民族风情区、彩色化妆人像摄影区和有奖游乐区。由20支600多人组成的队伍,由旗幡开路,在两面粉红镶黄字的三角旗上,金色的大字绣着“万民同乐”,“普天欢腾”;一面横匣楷体鎏金,上书“风调雨顺”;一簇红旗拥着一幅宽约8米的巨额,上面绣着金字:“改革开辟新天地,开放迎来万民欢”。彩车沿着城区主要街道缓缓前行;车上的七仙女把彩色的花瓣撒向人间;学生鲜花队,挥动着花束、花环,向人们致以良好的祝愿。麒麟白马、天姬送子、五马巡城等项目造型别致,寓意吉祥。官轿出巡、新娘出轿及姑嫂探亲项目,充满生活情趣。来自各乡村的lO多堂醒狮龙腾生风、威武雄壮,还有一位年仅l岁半的男童,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扮演了“天姬送子”中的王子,别有风情......
    晚上,粤剧、八音表演,狮子上楼台和篮球赛分区进行,连滩“山歌擂台”十分活跃,对歌此起彼伏,听歌者赞声啧啧。一位74岁的歌伯和同伴10多入自带盘缠专程从
  罗定前来对歌,一连数天,日夜兼唱,唱得难解难分。
   民间诗人邱鲁九,撰“鹤顶格”联曰:
   连年吉庆大地千山秀;
   滩涂呈祥神州万木春。
   1994年2月24日一3月1日(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日),连滩举行第三届民间艺术节。本届节表演人数和节目比第一、二届更为壮观。计有队伍60支,表演者1200人;
  推出节目300个,观众达lO万人次。《西江报》记者曾以专题:“醒狮舞万民乐,连滩乐奏遍地歌——连滩‘民欢节’巡礼”报导了这一盛况。游行节目有:彩旗队,鼓乐队,彩车队,彩球队,鲜花队,彩扇队,秧歌队,八音队,体操队;艺术造型有:仙鹤神翁,官轿出巡,赛龙夺锦;还有龙舞、狮舞等。入夜,文化广场,人山人海,每晚一台的戏剧就在这里接连演出。肇庆市轻音乐团,封开县文工团、德庆县文工团、郁南县文艺团体演出。
  1999年2月2日——7日(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日),连滩镇举行第四届民间艺术节。前几天,城区内外已经张灯结彩,远道的宾客纷至沓来,城内外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商品贸易十分活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城区主干道的出入口、人行天桥、文化广场等装扮一新,其中城区内镇府前天桥附近的那棵百年古榕树挂上了五彩缤纷的彩灯,成为一处火树银花的夜景。在城区的出入口处新搭的彩楼,彩旗招展,灯笼高挂,广场有一副对联:
连天共庆国富民强千户欢;
  滩水同唱政通人和万家乐。

 农历正月二十,是民间艺术节的高潮阶段——艺术扮饰大型游行表演。广东省文化厅群众文化处副处长陈小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吴庆洲、云浮市委常委李俊馆、云浮市人大副主任黄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陈家钿等以及郁南县五套班子领导前来观看表演。是日早上,连滩镇群众会聚亲朋戚友穿上漂亮的衣裳,扶老携幼涌上街头,群情欢舞迎吉祥,省、市、县、镇有关领导分别在民间欢乐节游行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陈巧能县长在讲话中指出:连滩镇是郁南县的南部重镇,是南江三高农业和南部经济的中心,也是我省文化厅确定的“民间艺术之乡”。连滩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是流传两广三市六县的连滩山歌的发源地,四百年来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歌手不仅劳动之余唱以自乐,还经常聚在广场、舞台演唱,以山歌形式配合政府各项工作来展开宣传。广东音乐、粤曲、飘色等各种民间艺术游行活动,也很流行,这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八仙沿途向围观的群众祝寿,彩车款式多样,缓缓驶过,骑着高头大马的新郎和尾随的轿夫抬着迎亲花轿走过来,穿着古装服饰的苏秦坐在马车上缓缓而过,六国大封相沿途进行,镇内的声韵、音韵乐社的艺员合奏着一曲曲美妙动听的音乐,一群群的中小学生仪仗队挥舞着各色的鲜花和花环,来自各乡村的lO多堂醒狮队的队员们舞动着威武的瑞狮,长龙与瑞狮嬉戏,龙狮相会更觉喜庆样和,游行队伍约有2公里长。
  入夜举行了元霄联欢晚会、狮子上楼台、民间乐社的汇报演出,参加演出的有云浮、罗定、新兴以及本县的十多个群众文化艺术团体。2月19日至24日(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连滩镇举办第五届民间艺术节,旨在弘扬连滩传统历史文化,宣传推介连滩旅游资源,展示改革开放20年来巨变,促进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2月24日,是本届民间艺术节的高潮,进行精彩的民间扮饰表演游行。上午8点多钟,连滩镇张公庙广场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一排排的巡游花车及舞龙、舞狮队等汇集一道整装待发;都城、连滩、东坝、河口、历洞、宋桂等镇群众汇集到连滩镇张公庙广场等待观看扮饰游行。市宣传、文化、旅游、新闻等单位的领导,县领导陈巧能、梁群喜、邱良辉等参加了仪式。
  会场两侧挂一副叶旭明先生撰写的大红联曰:
  连山接五岳,建三高农业中心镇;
  滩水扬千帆,祝万事兴旺示范区。
  牌楼对联曰:
  连年吉庆,千音百乐歌正气;
  滩地呈祥,万紫千红笑春风。
  市领导温业其、市府办领导谢锦文、县领导梁群喜作了讲话。连滩镇委书记江振猛的讲话中,介绍了该镇近年在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开展民间艺术节活动、被省命名为“广东省民间民族艺术之乡”的情况。
  扮饰游行队伍从张公庙广场出发,经过城中路等几条主要街道,吸引着lO多万群众站在街道两旁观看。游行表演的项目主要有:红旗方阵、鲜花方阵、时代方阵、彩扇 方阵、彩车方阵、雄师方阵、八音庆升平、唐僧取经、喜迎春、将军巡城、天姬送子、七星伴月、盛世莲花、世纪龙腾、龙狮贺岁、民间飘色等,极具乡土民间艺术特色。当晚,该镇还举行了盛大的文艺晚会和山歌擂台、烟花表演。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
  人们在这儿欢度节日,探寻连滩人杰地灵的渊源,领略连滩山水秀美的风光,还有那价值连城的文物。莅临盛会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著名建筑考古专家吴庆洲对连滩丰富的民间艺术,对其古建筑群的壁画和光仪大屋的围墙赞不绝口:“张公庙应申报省级保护文物,绝无仅有的集防洪、防火、防盗于一体的光仪大屋,可以申报省级甚至国家级保护文物......”
  在连滩大地上,还蕴藏着众多尚待进一步发掘、开辟的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这些都是连滩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而具有古老传统的丰富多采的民间艺术活动则为连滩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如今,郁南县以及连滩镇的决策者已经懂得用现代领导艺术审视社会发展的雄纲大略,在传统文化、风物古迹和社会经济之间探索到了相辅相成的规律和奥秘。因而,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连滩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这种颇具民间风俗特色的源于群众走群众道路的自娱自乐、格调高尚文明的文化艺术活动,无疑是我们民间的瑰宝。他们中有出谋献策的,有制作艺术品的,有参加表演的,还有既出钱又出力的......这是“群众文化群众办,自娱自乐自我教育”,值得提倡。
  连滩镇被授予“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正好说明了连滩镇欢乐节的品位,难怪陈巧能县长即兴赋诗:
  欣逢佳节歌声扬, 南江两岸百花香。
  贵宾光临添喜色, 群情欢舞迎吉祥。
  人杰地灵山河美, 龙腾虎跃百业昌。
  年年岁岁庆欢乐, 连滩春色满城乡。


[/td][/tr][/table]
连滩的笔石
  郁南县的连滩镇,在普通地图上是不易找到的。可是,它的“大名”在地质图和地质文献上却常常出现;国内外的地质学家久仰其名。为什么会吸引许多学家的注意?原来,早在1932年前后,我国地质学者张席褆首次于连滩发现早志留世笔石,建立连滩组,创建华南地区第一志留纪地层单位。随后孙云涛、穆恩之、汪潇凤等一批知名地质学者先后来到此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并已有多篇专论发表,完成连滩组笔石带和文头山纪笔石带,使连滩大尖岭剖面成为华南地区中下志留统的标准地层剖面,在世界地质图都标有连滩的地名。
    连滩镇在通往罗定的公路两侧有一列山脉,从汽车站附近上,经过连滩中心小学,就进入一个幽静的山谷。入谷不远,可见山谷两旁好几处地方有人工挖掘的痕迹。灰黑色的石头上“印”有许多“符号”,有直有曲,有的象
蚊香一样,盘成螺旋状,有的象图画上初升的太阳。有人以为是远古人类遗下的“象形文字”。其实是一种古代生物的遗迹,这种生物生存在地史上的“早志留世”,距今已有四亿年限。
    连滩镇附近的文头山、大尖岭脚、大石鼎、磨石坑口等地,在泥质、沙质、炭质互相间隔的条带状沙页岩中,保存了许多古生代海生群体动物化石。
  这种化石的样子很象铅笔在石头上写的“笔迹”,有人说它更象古代欧洲人用的“鹅毛笔”,故名“笔石”。
  “笔石”是一种什么生物呢! 200多年来世界许多科学家不断进行研究,还没弄清楚。到60年代,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低等的脊索动物,比现在活着的文昌鱼还要低等些。果真如此,那么这种稀奇的化石和动物界中最高级
脊椎动物拉上了关系,无怪它要引起科学家的注意了。
    这些“笔石”动物是一类已灭绝的古生代海生群体动物,属丰索动物亚门笔石纲。其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为四亿年前的浅海、海湾、泻湖。多数借助浮胞或附着于他物上营漂浮生活,少数借根状构造附着于海底。其化石常保存为炭质薄膜。与笔石动物同时代的海生群体动物,还有三叶虫、珊瑚、角石、杨子贝等无脊椎动物,原始鱼类是志留纪晚纪才出现的。 笔石动物自中寒武纪始出现,延续至石炭纪(即约在5.7—3.5亿年前),尤以奥陶纪、志留纪最为繁盛。故笔石化石是舆陶系、志留系地层的最重要的标准化石之一。这些笔石动物演化极其迅速,不同的化石种属特征各异,易于辨认和区别,是地质工作者和古生物工作者对古地理环境,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勘探矿源及研究的重要的标准化石之一。
    连滩文头山组笔石群系华南区云开分区东部志留系地层研究得最早的地方,在地质学界是知名的。
    但那里的笔石和刚提到那个山谷的笔石不同,那儿的笔石不论曲直都是单枝的,而文头山却有一种“节外生枝”的“弓笔石”。据研究,弓笔石是由单枝笔石演化而来的,由此可知,文头山虽然离那山谷不远,岩石也相似,
但它的地层却比那个出谷的地层新些,时代属中志留纪。同时由于笔石在海上漂流,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作洲际地层对比的工具,因此,连滩的地层还可以和欧洲、澳洲、美洲等地的地层比较。
    此外,笔石常在黑色地层里发现,这种地层中除笔石外,往往别无其它
化石。有人认为这种地层是在死水湾中形成的,这种环境非常不利于生物生活,别的生物却退避三舍,唯有笔石随波逐流,不由自主地落入湾中,中毒致死,沉在海底演变为化石。
    地质年代的志留纪时,连滩一带的古地理环境,当时处于频繁的周期性震荡运动中(升降——或称海侵、海退),而以浅海、泻湖环境为主,亦曾出现水流停滞的闭潮环境。但与目前亚细亚之“死海”环境恐非相同。所以,推测大约在4亿多年前,连滩地区还是一片闭塞或半闭塞的泻湖、海湾地带。


连滩蟋蟀
  蟋蟀,又名莎鸥,异名晴蜊。属昆虫类直翅目,形似蝗虫而小,有角刺、两长须。“其性猛,其音高,善鸣健斗。”是一种人们用来娱乐的昆虫。
   蟋蟀的活动有季节性。《诗经·幽风·七月》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床下。”在广东则从谷雨前后到中秋为旺季,立夏后至五月尾有大蟀出现,是捕蟀玩蟀的季节。广东有名的蟋蟀玩蟀的季节。广东有名的蟋蟀产地有以粤西的郁南县南江山区为中心的“连滩蟀”和以从化县琶江为中心的粤北“正江蟀”。蟀体结实而好斗,每年都参加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的蟋蟀大赛。连滩蟀用以斗头盘,深得港澳人士的垂青。其售价颇高,出口一只打斗能力强的蟋蟀,价值几百乃至上千元,最上品者甚至可以换回一部手拖拉机呢!
    我国斗蟋之俗,源于唐,著于宋而盛于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战乱,渐近绝迹。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活动日趋多样化,民间捉斗蟋蟀之风复起。广东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居室每闻“瞿瞿”之声。
连滩近年有20余人专门收购“连滩蟀”,蟀源除连滩外尚有千官、河口、大湾、东坝、宋桂等地。河口油麻坑、连滩等地还有10多户专门养蟀出售。出口香港、澳门等地的“连滩蟀”每年有50万只以上,其价值超500万元。“连滩新城工艺厂”厂长谢国新谈起“蟋蟀经”,如数家珍:
   谢国新从1985年开始,与两个儿子一起经营收蟀。每年均带蟀去澳门参加斗蟀活动。1995年参加澳门秋色同乐社、广丰屯旅游区、青松娱乐场等蟋蟀会的斗蟀活动。谢的“连滩蟀”囊括了澳门街冠、亚军,是经营“连滩蟀”以来获奖最多的一年,其中获金牌70枚,奖旗230面,奖旗分别上书“皇中皇”、“一战成功”、“一鸣惊人”、“猛龙过江”、“铁爪银牙”、“无敌将军”、“飞禽大咬”、“长胜将军”、“横扫千军”、“天下无乱”、“虎将称英”等等。从以上奖旗上的称号,足可看出“连滩蟀”名不虚传了。
   “连滩蟀”久负盛名。1990年参加在天津市举行的“省、广、澳、东南亚蟋蟀大赛”中曾横扫千军,独占鳌头。


南江画眉
  南江区盛产的画眉,体态矫健,弹跳力极强,歌声清晰嘹亮,宛转多变,听之顿觉心旷神怡。至于互相打斗,更是毫无畏缩,勇往直前,观之令人精神振奋,人们早就有饲养画眉的习惯。
     南江区地处山区,林木茂盛,溪流交错,气候适宜,是画眉栖息和繁殖的好地方。该地域连滩、历洞、南江口、千官的农户捕捉、饲养画眉数量最多,年产约有20万只,不少运往香港、澳门、深圳等地销售,年获利300多万元。一些驯养得好、能歌善斗的画眉,每只售价港币数百元甚至千余元不等。
     画眉可分唱雀、打雀两种类型。一只画眉的培养有无前途,首先要看它具备的条件。唱雀要禾虾头或撇竹头,这样的雀容易养熟;嘴要直,甲要薄,这样的雀歌声宏亮,尾软不容易碰断,经常保持美丽,毛要粗,毛粗的雀胆子较大。打雀的头要方而长,头毛要薄而粗,眉要长、直、粗,而翘,即“关公眉”,这样的雀眼明嘴利,耐性强,“烂打”;胸要阔而大,切忌“鸡胸”;毛要粗,脚要矮而黄,即“白藤脚”;爪要短,即“米碎爪”,而有楂盆,这样的雀打斗时气力大,站得稳,而且灵活,能双脚起箍。毛红、眼红的画眉最为名贵,但极难找到。
   一般从山上捕回来的新领雀都比较怕人,要经过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饲养,才能驯熟。打雀还要经过多次搏斗,增强胆识,提高斗志,吸取经验,才能成为一只好的打斗鸟。
     饲养中首先要选好饲料,过去养画眉鸟,先以朴米或小米饲养数月,然后拌以鸡蛋喂养。现在则以混合的“鸡花饲中切忌缺水、缺粮,缺水会引起翅上出白毛,缺粮会引起松毛,精神振,以至死亡。其次要适时洗澡,画眉最爱清洁,故要常清理雀屎,夏天每三五天、冬于十天左右洗澡一次。这样,才能保持它的毛色鲜艳,减少疾病。
  有识之士认为:养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悦性怡情。特别使老年人在精神上所寄托,手脑有所活动,起到延年益寿之功。青年人在业余时间或茶余饭后听听鸟鸣,可以调节一下紧张生活,增添家庭喜悦气氛。广州人把画眉评为“市鸟”,其身价之高贵,不言而喻。

河口吕宋芒
  河口镇盛产芒果。全县境芒果树8000株,河口约占7000株。地方上惯称为河口吕宋香芒。
      考河口出产芒果,迄今已有150年以上历史。据清道光十年(1830)《西宁县志》(诸豫宗主修、周中孕纂辑),物产中“果类”记载:“芒果树高花繁,其实黄,味酸甜。”在此之前未见文字记述。迨至民国26年(1937)桂玷总纂的《西宁县志》物产中“果类”有记:芒果……芒亦作望,即蜜望子,树高数丈,花开极繁,蜜蜂望之而喜,故名。取青皮者盐腌暴乾,能解渴止船晕。”
    河口芒果品种主要有本地芒、吕宋芒和印度秋芒3种。均为优良水果品种,属热带亚热带水果。本地芒果的特点是:果形较短,果核大而厚,果肉纤维多,果质甜中带酸。它怕寒,又怕长期低温阴雨天气。二月开花,花甚繁,正值低温阴雨时节,因而一般结果少。群众流传有“芒果花 假”的谑说。迄今剩下来树龄超过50年以上的本地芒母树,尚有100多株。丰年每株产量可达750公斤。
    吕宋芒果是1931年才引进我县的。是年河口佛子坝人谢桂生通过他的同僚卢灼元从岭南大学以五块银洋价格购买吕宋芒果嫁接苗2株,运回佛子坝村谢桂生果园内种植。翌年,谢用芽接法嫁接吕宋芒果多株,成活2株,1株种在谢的蚕房坝园内,另1株送建城人曾乃桢。谢在其自办的“桂庭园艺场”厅堂中,自撰一楹联:
    养猪无大王;
    种果求良种。
     果园内不仅有吕宋香芒,还有桂味荔枝、石峡龙眼、四会橙,花地杨桃、白糖黄皮、胭脂红石榴、沙田柚和紫葡萄等多种名贵果树。据说谢对其3株吕宋芒果至为垂爱。除亲自主持种植外,还派两名长工专职管护。
    1936年,谢的3株吕宋芒果树开始试花,全部打落,不主结果。1937年首次结果,分送亲友品尝。1940年共结果350个。据传闻其中最大的一个重达1斤2两(司码斤),长达7寸半。1946年总产1500市斤。吕宋芒果自有其特点:果形长弯,核细长扁,果皮薄,容易剥落,果肉厚,纤维少,汁多味香浓,无酸涩味。颇受群众欢迎。目前这3株芒果树仍生长茂盛,2株树高各9米,有1株达10米。胸径分别为90厘米、110厘米、76厘米,复盖面积分别为8分、4分、5分。
     1949年后,用吕宋芒果种子新发展的第二代吕宋芒果树约有130株,其中有102株分植在各农户及河口良种繁殖场。
     位于郁南县南部的河口镇,盛产芒果,以种植历史悠久和品质优良闻名。目前,全镇有芒果面积1200亩,分布于全镇11个村委会,主要有本地芒、吕宋香芒、印度秋芒、紫花芒、粤西1号、红象牙、苹果芒等品种,品质以吕宋香芒、粤西1号、苹果芒为好,产量以本地芒、吕宋香芒、粤西1号居多。正常年景全镇芒果产量在400吨左右,丰产年达1000吨以上。


千官金龟山矿泉
  金龟山矿泉水盛产于郁南县千官镇上水龟峰山(又名金龟山)该矿泉水清澈碧透,是涌自地下110多米的深层石英岩断层裂隙水。水源附近青山环绕、树木苍翠、环境清幽;长期饮用泉水的附近村民身体健康长寿。其八旬老妇尚能爬山耕作,九旬老翁还可以为人理发,实为令人叹慕。
   1961年6月,由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地质工程技术咎询公司组织高级工程师魏德超、吴章胜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华堂等专家、教授,对金龟山矿泉水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水文动态观测和野外调查以及现场勘察,并多次取样送省、市5个有关部门检验、测试,最后经省和国家鉴定,证实金龟山矿泉水已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其各种成份含量稳定、感官要求、限量指标、污染物和微生物指标等均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要求;属稀有的低钠低矿化度重碳酸钙镁型编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水中还含有锂、锶、溴、碘等其他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20多种,对治疗胃病、壮骨骼、促生长、防治心血管病和减肥有很好的作用,常饮有益健康,有“长寿一宝”美誉。
   金龟山矿泉水采用先进的生产流水实践行无菌灌装,水质透明、口感清甜,确保天然优质,带给你自然清新的感受。该矿泉水在1993年全国滑水锦标赛上被指定为专用饮料,并由肇庆市商业企业集团公司总经销。
    关于金龟山矿泉,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
千官上水村有座形似石龟的山,人称金龟山。相传古时候,许多人挑柴到圩上卖,这条大路来来往往的人不少。而这一带地方,树木不多,比较干旱,夏天烈日当头,徒手走路也汗淋如雨,挑着一担柴就更辛苦了。挑柴人常常喉干舌燥,很想有口水喝。但是,路边的溪水不干净,喝了很容易肚子痛,人们走路只好忍受干渴。
有一回,天气十分炎热,有个白须老者担着柴路过此地,他向大路的左右看了看,然后放下柴担,走到一块巨石前面,摇身一变,变成一只金龟往石缝中钻进去后,不久只见一股清泉从石罅间喷涌而出,十分清沏,入口甘凉,口渴顿消。
    这时候有另一个担柴者走过来,他停下担想休息一会,忽见一白发老者蹲在巨石傍饮清冽泉水,不觉瞪大了眼睛。老者只是微微一笑。担柴者蹲下也饮了一口泉水,大叫“好水”再回头看老者时,只见老者已担柴飘然而去。
  渐渐地,来往的行人路过此地都要停下来,喝一口泉水,喝过都觉得精神爽朗。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这泉水就出名了。这泉水又清又沏又干净,即使大旱天也不会干涸。
    当地人喝水不忘挖井人,把这水叫做龟金仙水,他们认为那个担柴的白发老者是天上的金龟仙,是他给当地人送来这清沏的泉水。这里一代一代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金龟神仙水,担水担唔净。边个饮啖水,快活又长命。”

评分

参与人数 1游戏币 +30 宝石 +30 金砖 +30 收起 理由
Viviyang + 30 + 30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8-13 14: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3 14: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as37 :as37 :as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3 15: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as37 :as37 :as37 :as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3 18: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David  找到甘多详细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3 18: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as37 :as37 :as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09: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VIVI姐加分,多谢周仔支持,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同样多谢支持此活动的朋友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5 16: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原来我们家乡有那么多宝藏都不知道呢:as1

因为是靠广西的缘故,只记得那时候老师跟我们说差一点就分配给广西了,我们就说要做广东人,不做广西人!

好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0 15: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as37 :as37 :as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本网站由上海海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手机版|Archiver|沪ICP备09046996号-6|广东人在上海

GMT+8, 2024-6-3 07:33 PM , Processed in 0.63951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